一、行業背景
訓練健身器材是現代運動愛好者進行體育運動時的重要工具,旨在幫助人們進行各種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和柔韌度訓練,以提高身體的健康水平和整體素質。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和技術的不斷創新,訓練健身器材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二、產業細分領域
訓練健身器材行業可以根據訓練功能和使用場景進行細分。
按訓練功能分類:
單功能器械:如劃船器、健美車、跑步機等,主要用于特定肌群或身體部位的鍛煉。
多功能器械:如擴胸器、深蹲架、臥推架等,能夠進行全身性的鍛煉。
按使用場景分類:
家用健身器材:占比較小,操作相對簡單,適合家庭使用。
商用健身器材:種類豐富,更注重質量和使用壽命,價格相對較高,廣泛應用于健身房、康復中心等場所。
戶外健身器材:常見于政府修建的公共體育場所、學校、社區,種類較少,但安全性和耐用性相對更好。
三、產業鏈結構
訓練健身器材產業鏈主要包括原材料供應商、器材制造廠商、線上健身平臺以及企業與個人消費者。
上游:各類器械原材料供應商,提供鋼鐵、橡膠、繩索以及顯示器等器械原材料。
中游:健身器材生產廠商和線上健身平臺,負責制造各類訓練器材,并為用戶提供使用說明及運動指導。
下游:通過線上線下等渠道將健身訓練器材提供給個人或健身工作室、康復中心等各類個人或企業消費者,并提供相應的售后服務。
四、行業發展現狀
市場規模: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訓練健身器材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觀念的深入人心,國內健身熱潮日益高漲,訓練健身器材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3年中國健身器材行業市場規模已達數百億元,并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政策環境:
國家政府不斷加大對體育產業的扶持力度,鼓勵民眾參與體育鍛煉,提高國民身體素質。
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如《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等,為健身器材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技術進步:
訓練健身器材行業在智能化、個性化、高效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引入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了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戶體驗。
市場需求: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提升,訓練健身器材市場需求不斷增加。
女性消費者逐漸成為健身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對健身器材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
挑戰與機遇:
挑戰:行業低端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競爭激烈;高端市場國外品牌優勢明顯。
機遇:全民健身政策的推動,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線上銷售渠道的崛起,為訓練健身器材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區域競爭:
我國健身訓練器材生產主要集中在山東省,由于產業聚集效應,該區域競爭優勢明顯。人民日報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2000余家健身器材企業集聚山東省寧津縣,占國內商用健身器材70%的份額,此外當地產品還銷至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余主要健身器材生產企業還分布于江蘇、福建、浙江、廣東等地。
企業競爭:
目前我國健身訓練器材市場參與者眾多,市場較分散。由于行業低端產品并不存在資金和技術壁壘,因此布局的企業大多體量較小。
部分行業頭部企業參與到行業高端市場競爭,如青島英派斯參與布局數字化健身房;舒華體育針對設計器械以填補水上運動、爆發性運動等專項運動訓練器械的空白等。
行業集中度方面,即使是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在2023年評選出的“中國輕工業健身行業十強”名單中的企業,也絕大多數為規模較小的中小型企業。當前行業中規模相對較大的上市企業有舒華體育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康力源體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青島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在健身器材市場份額占比都不超過2%。
重點企業情況分析
舒華體育:
創立于1996年,是國內領先的科學運動服務商,亦是國內最具實力的健身器材和展示架制造企業之一。
2017年,舒華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2017~2023年,舒華連續七年獲評“中國輕工業健身器材行業十強企業”。
2023年,舒華體育營業總收入為14.22億元;其中,健身器材實現營收11.1億元,毛利率為28.85%。
其他企業:金陵體育、康力源、英派斯、三柏碩等也是行業內的主要競爭者,但具體經營數據和市場份額可能因企業公開程度和市場變化而有所不同。
智能化: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化健身器材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智能健身器材能夠記錄和分析用戶的運動數據,提供個性化的運動建議和課程,滿足用戶更專業、數字化、細致化的健身需求。
家庭化:家用健身訓練器材因其便攜性、多功能性以及智能化特點,能夠滿足消費者自由利用碎片化時間運動的需求,未來家庭健身市場將持續增長。
線上線下融合:線上健身平臺和線下健身器材的結合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方向。通過線上平臺提供訓練指導和課程,線下提供健身器材和售后服務,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銜接。
訓練健身器材行業前景
市場需求和趨勢:
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開展和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逐步邁進,運動健身理念的日漸深入人心,國民人均收入的增長和對自身體魄強健的需要,使得我國群眾對于健身器械的需求量逐步增加。
根據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的數據,2023年我國健身訓練器材市場總規模達到了708億元,預計2024年該數字將達到780億元。
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和市場份額:
目前市場上競爭對手眾多,但行業集中度較低。未來隨著頭部企業持續創新、整合供應鏈優勢,行業集中度將逐步增加。
在市場份額方面,華為、小米等企業在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占據絕對優勢,而傳統健身器材企業在智能化轉型方面仍需努力。
訓練健身器材行業目前存在問題及痛點分析
同質化競爭嚴重:目前市場上健身器材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缺乏創新性和差異化競爭。
品牌影響力不足:國內健身器材品牌在高端市場的影響力相對較弱,難以與國際知名品牌競爭。
智能化水平不高:雖然智能化是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但目前國內健身器材的智能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售后服務不完善:部分企業在售后服務方面存在不足,影響了用戶體驗和忠誠度。
訓練健身器材行業作為體育產業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和技術的不斷創新,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競爭格局日益激烈。同時,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消費者需求的增加為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機遇。
欲獲悉更多關于訓練健身器材行業重點數據及未來五年投資趨勢預測,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訓練健身器材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