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護膚品行業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0年-1990年處于萌芽期,以上海家化的郁美凈、美加凈等本土潤膚品為代表,成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1990年-2001年處于發展期,國內誕生了更多的本土品牌,以廣東的小護士、丁家宜為代表的;同時歐萊雅、寶潔、玉蘭油、資生堂等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促使國內護膚品市場格局發生變革。
2002年以后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誕生了一系列和國際品牌抗衡的國產本土中高端品牌,競爭激烈。
國際品牌幾乎壟斷我國高端護膚品市場。高端市場上,外資化妝品集團幾乎占據壟斷地位,頭部集中趨勢明顯。市場前7大品牌均為外資,其中歐萊雅市場占比12.2%,寶潔占比9.0%,雅詩蘭黛占比5.4%。這主要是因為國際知名品牌展時間較長,品牌核心競爭力源自“強品牌+強研發”。
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升、國人對外在形象要求與認知的提高以及核心消費人群結構的變化等一系列因素驅動下,國內護膚品行業近幾年來一直保持著穩健的增長,尤其是近幾年以來,國內護膚品市場需求迅速增長,行業市場規模增速不斷提升,2022年中國護膚品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358.2億元,同比增長8.15%。
根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護膚品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數據以及中國護膚品市場發展趨勢,預測到2028年中國護膚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243億元,2023-2028年中國護膚品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為7.7%。
護膚品產業鏈涉及原材料供應、生產制造、品牌建設、銷售渠道等多個環節,各環節之間的緊密配合與協作,共同推動著中國護膚品產業的持續發展。中國護膚品產業鏈供需布局
中國護膚品產業鏈的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應商,包括油脂、粉質、膠質、活性劑等基礎原料的供應商。這些原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護膚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目前,中國護膚品原材料市場供應充足,但部分高端原料仍需依賴進口。
護膚品生產制造是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包括品牌商自主生產和代工生產兩種模式。自主生產模式下,品牌商擁有完整的生產線和研發能力,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快速推出新品。代工生產模式下,品牌商將生產環節外包給專業的代工廠,以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目前,中國護膚品市場上,國際品牌商如歐萊雅、雅詩蘭黛等主要采用代工生產模式,而國內品牌商如珀萊雅、貝泰妮等則多采用自主生產模式。
品牌建設是護膚品產業鏈的重要環節,涉及品牌定位、產品研發、包裝設計、廣告宣傳等方面。隨著消費者對品質消費的需求增加,品牌建設在護膚品產業鏈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目前,中國護膚品市場上,國際品牌如歐萊雅、雅詩蘭黛等憑借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技術研發實力,占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國內品牌則通過不斷創新和品質提升,逐漸在市場上嶄露頭角。
確定優先拓展區域
在護膚品產業招商過程中,應首先分析各個區域的進駐難度和現有品牌情況,以不同發展階段確定優先發展的區域范圍。例如,在一線城市和發達地區,國際品牌競爭激烈,國內品牌可以尋找市場空白或差異化競爭的機會;在二三線城市和新興市場,國內品牌可以加大投入力度,快速拓展市場份額。
產品組合模式設計
針對不同區域和消費者需求,設計合適的產品組合模式。例如,在高端市場推出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產品組合;在大眾市場推出價格親民、性價比高的產品組合。同時,加強線上線下融合,提供多樣化的購買渠道和消費體驗。
品牌建設與推廣
在品牌建設方面,應注重品牌定位、產品研發、包裝設計等方面的創新。同時,加大廣告宣傳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此外,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平臺,與消費者進行互動和交流,增強品牌與消費者的聯系。
招商政策支持
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合作伙伴加入護膚品產業,政府可以出臺一系列招商政策支持。例如,提供稅收優惠、土地供應等政策支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搭建行業交流平臺等。這些政策將有助于降低投資者的經營成本和提高市場競爭力。
欲知更多有關中國護膚品行業的相關信息,請點擊查看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護膚品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