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衛星產業鏈的結構來看,中游的地面裝置和下游的衛星服務部分合計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上游的衛星制造和衛星發射環節占比較低,大約在10%左右。
衛星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經歷了與地面通信網絡競爭、補充和融合三個階段,目前正進入與地面通信網絡的深度融合階段,通過提供更多的互補合作和融合發展機會,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上網體驗。
中國在衛星互聯網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在高軌衛星互聯網領域,中國已經成功發射了多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初步建成了覆蓋國土全境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沿線重點區域的高軌衛星互聯網。在低軌衛星互聯網領域,中國也在持續深耕開拓,成功發射了具備在軌業務能力的6G架構驗證星等創新衛星。
此外,商業航天和民營資本的涌入也為衛星互聯網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這些力量不僅推動了衛星制造和發射技術的進步,還促進了衛星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和推廣。
隨著衛星制造技術的提升和衛星通信技術的進步,如高通量衛星、激光通信等技術的應用,衛星互聯網的傳輸速度和帶寬得到了大幅提升。這使得衛星互聯網在民用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包括偏遠地區的網絡通信、災害救援中的通信鏈路建立,以及智能交通領域的車輛與衛星實時通信等。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近年來,國內開始出現各類衛星互聯網相關應用,如中國電信與華為聯合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時空道宇與極氪聯合發布了首款量產衛星互聯網乘用車。
據統計,我國衛星相關企業的新注冊量在2022年首次突破3萬家;2023年前3個月,我國新增衛星相關企業已達9200家。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我國新增經營衛星相關的企業多達4萬余家。其中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瞄準低軌衛星在覆蓋范圍、時延、成本等方面的通信優勢,布局“天啟星座”,這也是我國首個提供低軌衛星數據服務的窄帶物聯網通信系統,并已應用于電網、智慧農業、石油管道等多個領域。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移動通信基站總數已達到1083萬個,整個4G網絡建設時期,國內移動通信僅固定資產投資超萬億元。
從投入產出的角度出發,在人口密集且使用率高的地區大規模興建通信設施是可行的,投入相對較少,后續價值與收益相對較高。但在偏遠山區、沙漠、海島等人口稀疏區域則恰恰相反,不僅投入高,而且產出低。也因此,時至今日,互聯網在全球的覆蓋范圍仍非常有限。
隨著政策支持、技術進步以及需求驅動,我國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穩步提升。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預測,到2024年我國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404億元,到2025年將增至447億元,2021-202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
中國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預測
從行業整體發展特點來看,目前的衛星互聯網仍處在起步階段,相關商用標準、服務要求仍然處于空白狀態,缺乏明確的規則與有效的管理。隨著更多與衛星相關的新注冊企業涌入市場,如何規范行業秩序、引導企業間良性競爭,有待進一步討論與加強。同時部分企業的應對能力不足,也使得衛星互聯網暴露在易受攻擊的環境下,尤其在海洋、沙漠等特殊區域,風電設備、電氣設備、能源供給等關鍵基礎設施依賴于衛星互聯網連接,任一環節出現差錯必將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衛星互聯網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從技術層面來看,衛星互聯網技術將主要集中在空間段及地面段的基礎設施建設上。上游的衛星制造、衛星發射,以及地面設備中的地面站建設,將成為未來技術發展的焦點。特別是隨著“一箭多星”和“可回收發射”等火箭發射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衛星互聯網的建設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推動行業的更快發展。
隨著5G、6G等新一代通信技術的演進和融合,衛星互聯網將與地面通信網絡實現更加緊密的互補和融合。這種融合不僅將提升通信服務的全面性和高效性,也將為即將到來的6G時代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意味著,未來的衛星互聯網行業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如智能交通、遠程醫療、災害救援等。
此外,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也是推動衛星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各國對稀缺頻軌資源的競爭日益激烈,以及軍事價值和商業價值潛力的不斷顯現,衛星互聯網行業有望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場機遇。
展望未來,隨著我國星座計劃的不斷推進,規模效應的凸顯和成本的降低將為提升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鏈自主創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持,推動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欲知更多關于衛星互聯網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