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在 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帶來的挑戰,實現我國 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20 年中國首次向全球宣布,二氧化碳排放要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 2060 年 前實現碳中和。所謂碳達峰,是指某個地區或行業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然后經歷平臺期進入持續下 降的過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而碳中和則是指某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一般指一年)人為活動 直接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
我國采用可降解塑料作為解決白色污染的方案。傳統塑料之所以會帶來嚴重的白色污染,根本原因是其超長的降解時 間,而可降解塑料與傳統塑料相比最大的優勢便是降解時間短,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早在 2007 年便出 臺相關法律,對購物塑料袋的使用進行了限制。2020 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 治理的意見》,其中提出:應積極采用新型綠色環保功能材料,增加使用符合質量控制標準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加強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產品研發,降低應用成本,有效增加綠色產品供給。由此可見,我國將 可降解材料的研發與應用作為解決塑料污染的方案。
可降解塑料是指一類其制品的各項性能可滿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而使用后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的塑料。因此,也被稱為可環境降解塑料。根據可降解機理來看,可降解具體可分為光降解、生物降解和水降解等三類。
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萌芽和提升,傳統塑料的弊端也隨之顯現:目前公認最大的問題在于傳統塑料制品的處置,由于傳統塑料無法降解,因此必須為其構建一整套塑料回收、分類和處理機制體系,即便如此,其制品最終必須通過焚燒或填埋的方式處置,從而引發對土地、空氣和水體的污染、增加火災和有害生物隱患,以及塑料微粒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聚集等一系列問題;此外,從原料來源看,傳統塑料大多源于石油,而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面臨存量減少、價格波動劇烈等問題。因此,傳統塑料的大規模生產和使用,會直接引發各種長期的、深層次的環境問題。由于傳統塑料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主要源于其不具有可降解性,行業內逐漸形成了以可降解塑料代替不可降解塑料的共識;此外,在原料來源方面,以生物基原料部分代替石油原料。
經過多年發展,逐漸形成了“石油基可降解塑料”和“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的兩大類型。相比之下,生物質原料來源于自然產物,且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提升產量,從而在原料端使塑料材料的制造擺脫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減少石油基塑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而生物降解更為自然和徹底,能減少化學降解試劑的生產和使用中對環境的污染,避免產生新的污染物,因此,采用“生物基可生物降解塑料”更有利于緩解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保護的矛盾,實現人類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可降解塑料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10億元。在技術進步方面,我國可降解塑料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技術瓶頸問題逐步解決,產業規模顯著提升,產品性能不斷優化,競爭力明顯增強。目前,我國可降解塑料行業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條件。
圖表:2018-2022年中國可降解塑料行業市場規模
可降解塑料行業發展潛力:
環保意識增強:可降解塑料行業現狀分析指出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提升,人們對減少塑料污染的需求不斷增加,可降解塑料作為一種環保替代品受到更多關注。
政策支持:各國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法規,鼓勵和支持可降解塑料的研發、生產和推廣應用,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技術創新:可降解塑料行業在材料研發、生產工藝、降解方式等方面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推動可降解塑料產品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
應用領域擴大:可降解塑料不僅可以用于傳統塑料制品的替代,還可以在農業、醫療、包裝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國際市場拓展: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普及,可降解塑料在國際市場上也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對于開拓國際市場具有潛力。
《2024-2029年中國可降解塑料產業鏈供需格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