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作為我國的主要油料作物,是第一大國產食用植物油來源。目前我國油菜生產發展迅速,種植面積和產量居世界前列。2022年我國油菜種植面積約1.1億畝,比上年增加近400萬畝,實現連續5年恢復性增加,油菜籽產量1552萬噸,比上年增加80萬噸,連續6年增產。
油菜籽也稱為蕓苔子,是十字花科作物油菜的種子。油菜籽是中國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油菜籽的油脂含量較高,因此常被用于制作食用油。
油菜籽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就政策環境而言,政府為進一步提高我國大宗油料生產能力,增加食用植物油有效供給,保持一定的國內自給水平,圍繞油菜籽、花生、大豆、油茶等大宗油料作物打造核心產區,加強優勢區建設,提高綜合生產力。
油菜籽的種植和加工為中國農村經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尤其在四川、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份,油菜籽的產量較高。湖北是傳統的油菜大省,油菜科研和生產始終引領油菜產業發展方向,在我國高產油菜物種替換、雙低油菜和雜種優勢等三次重大產業革命中發揮了龍頭帶動作用,并進一步在高產高油油菜、短生育期油菜、適合鹽堿地生產油菜等新品種選育中,擴大了領先優勢。據湖北省農業農村廳農情調度,2019年至2023年,湖北油菜擴種面積累計達426萬畝,平均畝產提高17公斤。2023年湖北油菜籽總產量286.09萬噸,連續4年突破歷史最高水平。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油菜籽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確保食用油安全,不能指望“單打一”,要多“油”并舉、多措并施,讓“油瓶子”盡可能多裝中國油。要應對播種面積有限的痛點,發展不與糧爭地的油料品種;要應對種植積極性低的痛點,千方百計提高產業效益。以湖北為代表的長江流域冬油菜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我國油菜生產的85%以上。穩定并提高長江流域油菜產能,對于提升我國食用油自給率、增加話語權,保障國內食用油供給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食用植物油有70%依賴進口。油菜作為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占國產食用油半壁江山,在保障食用油供給安全中占有核心地位。近年來,我國在油菜籽種植面積、單產以及總產量等多個層面都展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我國油菜籽的壓榨出油率相較于其他菜籽油主要生產國家仍有明顯的差距。
油菜籽是國內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源,菜籽油產量占國產食用植物油的40%以上。中央財政2022年安排產油大縣獎勵、耕地輪作、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等項目資金30多億元專項支持油菜生產,有效調動了地方政府重農抓油和農民務農種油的積極性。
在長江流域,油菜主要種植在本就不適種植小麥的冬季閑置的農田之上,這意味著對于種植者來說,在秋播時種小麥或是種油菜,并不會成為一道選擇題。另一方面油菜是最抗鹽堿的作物,其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鹽堿地擴種油菜的潛力同樣巨大。近3年我國油菜籽種植面積呈增加態勢。我國油菜籽均用作榨油消費,其中,國產油菜籽主要用作生產小榨濃香菜油,年均壓榨量在1300萬噸左右。而進口量呈現下降趨勢,近3年油菜籽年均進口量283萬噸,明顯低于2014—2018年均值的451萬噸。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發布 3 月《油脂油料市場供需狀況月報》顯示, 2023/24 年度我國油菜籽新增供給量 2052 萬噸,同比增加 66 萬噸,其中國內油菜籽產量 1672 萬噸,油菜籽進口量 380 萬噸。預計年度油菜籽榨油消費量 2045 萬噸,同比增加89 萬噸,其中包含 1665 萬噸國產油菜籽及 380 萬噸進口油菜籽。預計年度油菜籽供需結余 4 萬噸。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油菜籽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