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正處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迅速推進的過程中,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到服務的各個環節都迫切呼喚信息技術的支撐。
農業大數據是指一切與農業相關的數據,涉及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的方方面面。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正處于近代農業向現代農業全面演進的階段。農業領域的諸多問題,如土壤治理、病蟲害預測與防治、農業結構調整、糧食安全、農副產品消費等等,都可通過大數據的應用進行預測和改善。
2021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為新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2022年1月,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印發《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數字鄉村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對數字鄉村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是各地區、各部門推進數字鄉村工作的重要指引。
2022年3月,農業農村部印發《“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農市發〔2022〕4號),提出到2025年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各領域各環節深度融合,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能力顯著增強。
2022年9月,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了數字鄉村標準體系框架,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數字鄉村標準化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和建設路徑,為標準化建設引領數字鄉村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保障。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版農業大數據中心及數字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
農業大數據行業是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而逐漸興起的領域,它主要利用傳感器、無線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并通過可視化展示對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實時跟蹤和病蟲害監測。
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借助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推動可持續農業發展,這也為農業大數據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數據平臺服務主要指的是利用傳感器、無線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數據收集并分析,通過可視化展示,對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實時跟蹤、病蟲害監測。因此,大數據和監測技術是該領域的發展重點。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實施,我國農業數字化行業的參與者逐漸多元化。互聯網大廠同樣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加快布局數字農業。從2023年我國農業數字化行業互聯網大廠的布局歷程看,數字化、智能化是互聯網大廠布局農業賽道的主要方向。
農業大數據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重點領域產業鏈全流程數字化已成為現代農業標配
農業數字化轉型是農業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農業生產要素、過程和產出的數字化是農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環節。
農業生產要素數字化,涉及農業生產設備的數字化改造,農業生產投入品的數字化供給,農業生產環境(土壤環境、氣象環境等)的數字化監測;農業生產過程數字化,主要涉及農業生產、收儲、加工、銷售等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升級改造;農產品數字化,體現為產品的質量安全追溯、農產品電商和訂單農業的反向定制服務模式的數字化創新等。禽業、生豬、農機、生產服務、營銷等領域數字化應用日漸成熟。
(2)農村產權數字化將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隨著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進程日漸深入,農村各類資產確權、清產核資、股權量化等各項重要工作的開展都有信息化的支撐,中國農業農村要素已率先實現了全面數據化,是農業現代化建設寶貴的戰略資源。充分整合各地各類農村產權數據資源,促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通過要素的流動,鏈接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農產品及其他要素,逐步構建與互聯網、大數據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及服務業態,不僅為數字鄉村、智慧農業建設提供新動能,也是農村實現普惠金融的重要基礎。
(3)涉農企業和各類生產經營主體的數字化需求日益迫切
農業生產抗自然風險能力較差、利潤較薄,客觀上要求農業供應鏈上的企業通過“融通發展、上鏈整合”達到有效合作和相互協調。隨著數字化深度應用,大型農業企業、金融服務機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希望借力新技術,實現農業供應鏈、價值鏈創新,從而構建和完善農業產業鏈協同機制,共建數字農業生態圈,實現不同創新主體的融通創新、共贏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版農業大數據中心及數字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