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醫療是一種新型的醫療方式,它是現代數字信息技術與醫療過程的深度融合。具體來說,數字醫療利用信息技術,如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大數據應用和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對整個醫療過程進行數字化和信息化,旨在優化患者、醫務人員、醫療機構,乃至醫療設備間的互動流程,整體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和患者就醫體驗。
從優化服務流程到提升服務連續性,從數據庫建設到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從醫院信息化建設到醫療質量監管,數字醫療不斷開辟新空間。
比如,通過處理大量醫學數據和深度學習,人工智能可以輔助醫生進行精確診斷,提供合理的干預和治療手段。尤其是在病例少、病因和癥狀復雜的罕見病治療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從數據中挖掘相關癥狀進行對比分析,為診斷提供幫助。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數字醫療行業市場運行環境分析及供需預測報告》顯示:
數字醫療產業鏈上游包括醫療大數據、醫療器械、醫藥;中游包括互聯網醫療、醫藥電商、數字醫保;下游為應用領域,主要有醫療機構、互聯網醫藥、藥企、健康體檢機構等,最終到達終端患者。
數字醫療打通了“醫、藥、保、數”整個醫療產業閉環,形成了貫通線上線下的數字醫療服務生態,推動了醫療信息化、區域醫療系統及服務整合共享的發展。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2022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超84億,產生海量醫療健康數據。用強大算力將這些數據進行有效歸納、分析和總結,有助于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全國疾病預防、治療和健康管理能力。
從行業發展看,我國數字醫療具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助力構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衛生健康服務模式;利用數字技術,能夠推動醫療資源下沉,提高醫療服務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度,促進分級診療格局更快形成。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疾病譜的變化,傳統的醫療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社會人們的健康需求。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持續推進下,“以治病為中心”漸漸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這也帶動了慢性病早篩等在內的健康管理市場的快速發展。
現如今,人工智能在醫療中有著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在診斷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根據大量的醫學數據和病歷信息,進行快速準確的診斷。通過對比分析癥狀和疾病特征,為患者提供診斷建議和治療方案;在醫療影像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醫療影像進行分析和識別,幫助醫生更快速、準確地診斷和治療疾病。不僅降低了醫生的工作強度,還能減少漏診與誤診幾率。
數字醫療主要體現在醫療設備的數字化和網絡化、醫院管理的信息化、醫療服務的便利化及個性化四個方面,從技術角度來看,數字醫療主要包括遠程醫療、移動健康、醫療服務和數字醫療系統四大細分市場。
據統計,自2018年到2022年,全球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申請了約15萬件以上的數字醫療相關專利。其中,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國家為中國、美國和韓國,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約為6.5萬件、3萬件和1萬件。專利申請數量最高的領域分別為醫療保健信息學(G16H)、診斷與鑒定(A61B)、圖形數據處理(G60K)。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在醫療場景中的商業價值也得到了顯現。根據《2023-2027全球數字醫療產業經濟發展藍皮書》,2022年全球數字醫療市場規模為2110億美元,2023-2030年將以18.6%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至8092億美元,全球醫療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大趨勢。
中國的數字醫療健康服務市場規模在2022 年為 1352 億元,預計在 2030 年將達到 1.4 萬億元,2022 年到 2030 年的預計復合年增長率為 33.9%。
中國的數字醫療健康服務市場的增長主要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驅動:
(1)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的增加,導致了醫療健康服務的需求的增加,以及醫療健康服務的結構的變化,從以治療為主向以預防為主轉變。
(2)中國的醫療健康資源的不足和不均,導致了醫療健康服務的供給的不足,以及醫療健康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的不高,從而造成了用戶的不滿意和不信任。
(3)中國的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導致了醫療健康服務的模式的創新,以及醫療健康服務的渠道的拓展,從而為用戶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個性化的體驗,以及更加豐富和多樣的選擇。
(4)中國的政策的支持和鼓勵,導致了醫療健康服務的環境的改善,以及醫療健康服務的標準的制定,從而為醫療健康服務的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和規范的條件。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數字醫療行業市場運行環境分析及供需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