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DAS主控芯片行業未來趨勢預測:技術集成化、市場集中化、國產替代化
ADAS主控芯片即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主控芯片,是智能駕駛汽車的核心硬件之一,它負責處理來自車輛各種傳感器的數據,如攝像頭、雷達等,并通過復雜的算法實現車道偏離預警、自適應巡航控制、自動緊急制動等輔助駕駛功能。這些功能旨在提高駕駛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減輕駕駛員的駕駛負擔。ADAS主控芯片市場正經歷快速增長。智能駕駛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對駕駛安全性的日益關注,ADAS系統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未來,智能駕駛技術不斷進步,ADAS主控芯片需要支持更復雜、更高級的輔助駕駛功能。因此,芯片供應商將不斷升級芯片性能,提高算力、降低功耗來滿足市場需求。智能駕駛技術不斷發展,ADAS系統將與更多車載系統融合,如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因此,ADAS主控芯片需要具備更強的集成能力和可擴展性,以支持多種功能的協同工作。
一、產業鏈結構分析
ADAS主控芯片作為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核心組件,其產業鏈涵蓋上游芯片設計、制造,中游系統集成,以及下游整車應用:
1. 上游:包括半導體材料(如硅片、光刻膠)、EDA工具、IP核供應商,以及晶圓代工廠(如臺積電、中芯國際)。技術壁壘高,國際巨頭如英偉達、高通、Mobileye占據主導地位,但國產企業如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等通過異構計算架構實現突破。
2. 中游:主控芯片廠商提供集成化SoC解決方案,需兼容傳感器數據融合(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及算法優化。典型產品包括英偉達Orin、地平線征程系列,均采用CPU+GPU+NPU異構設計,滿足L2+/L3級算力需求。
3. 下游:整車廠商與Tier 1供應商(如博世、經緯恒潤)合作,推動ADAS功能量產。2025年L2+/L3級智能駕駛車型占比將超50%,帶動主控芯片需求。
二、供需分析
1. 需求側:
滲透率提升:2025年全球ADAS滲透率預計達67%,中國智能駕駛汽車產銷量將超2000萬輛,其中L2+/L3車型占比過半。
算力需求激增:L3級自動駕駛需50-100 TOPS算力,L4/L5級要求500 TOPS以上,推動主控芯片向高集成、低功耗方向升級。
2. 供給側:
國際競爭:英偉達、高通、Mobileye占據全球70%以上份額,2023年英偉達Orin芯片出貨量超百萬片,主要供應特斯拉、蔚來等車企。
國產替代加速:地平線征程5芯片算力達128 TOPS,已搭載于理想L8等車型;黑芝麻智能華山系列A1000芯片進入量產階段,2025年國產化率有望提升至30%。
產能布局:臺積電、三星加大車規級芯片產能,預計2025年全球主控芯片產能同比增40%,但高端制程(7nm以下)仍面臨短缺風險。
三、未來趨勢預測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ADAS主控芯片行業前景展望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1. 技術趨勢:
異構計算與SoC集成:CPU+GPU+NPU+ISP多核融合成為主流,如高通Snapdragon Ride Flex支持跨域計算(智能駕駛+座艙)。
軟件定義芯片:SOA架構推動軟硬件解耦,OTA升級能力成為標配,例如經緯恒潤的智駕控制器已實現軟件架構革命性升級。
2. 市場格局:
集中度提升:頭部企業通過算力優勢搶占市場份額,2025年全球前五大廠商(英偉達、高通、Mobileye、地平線、華為)或將占據80%份額。
場景分化:L3級以下聚焦乘用車前裝市場,L4級優先在Robotaxi、港口物流等封閉場景落地,帶動定制化芯片需求。
3. 政策與投資:
中國政策支持:車規級芯片納入“十四五”重點攻關項目,補貼與稅收優惠推動國產芯片研發。
資本涌入:2023年全球ADAS芯片領域融資超50億美元,地平線、黑芝麻等企業估值突破百億。
四、風險與挑戰
1. 技術迭代風險:制程升級(向5nm/3nm)帶來研發成本攀升,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壓力。
2. 供應鏈安全:地緣政治影響下,車規級芯片的晶圓代工、IP授權存在不確定性。
3. 標準化缺失:自動駕駛功能安全標準(如ISO 26262)與芯片認證體系尚未統一,增加企業合規成本。
2025年ADAS主控芯片行業將呈現“技術集成化、市場集中化、國產替代化”三大趨勢。企業需聚焦算力提升與生態構建,同時應對供應鏈與標準化的長期挑戰。投資者可關注國產頭部廠商及細分場景解決方案提供商,把握智能化浪潮下的增長紅利。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ADAS主控芯片行業前景展望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