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工業之一,對人類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它涵蓋了纖維原料的采集、加工,到紗線、織物及服裝的生產全過程。隨著科技的進步,紡織行業已從傳統的手工操作逐漸轉向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該行業不僅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服飾選擇,還廣泛應用于家居裝飾、工業用布等多個領域。紡織行業的發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紡織行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因此,持續的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市場拓展成為紡織行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一)產能利用及供給端情況
2024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發展環境,中國紡織行業展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2024-2029年紡織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紡織業、化纖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8.5%和85.4%,較上年分別提高2.1和1.1個百分點,均高于同期全國工業75%的產能利用水平。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增速較上年回升5.6個百分點。產業鏈絕大多數環節全年生產形勢良好,化纖、毛紡、長絲織造、產業用紡織品等行業全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實現較快增長。
在國家統計局統計的15個紡織大類產品中,化學纖維、紗、印染布、服裝等10個主要大類產品產量同比實現正增長。紡織行業效益水平持續修復,全國3.8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增速較上年回升4.8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5%,增速較上年回升0.3個百分點。紡織產業鏈各主要環節營業收入均實現正增長,化纖、麻紡、印染、針織、產業用紡織品、紡機等行業利潤修復情況良好。
(二)內需消費情況
2024年,隨著國家促消費政策逐步顯效、業態模式創新不斷激發市場活力,中國紡織服裝商品內需消費實現溫和增長,但受到宏觀經濟放緩影響,各項內銷指標增速均較上年有所放緩。全年,中國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同比增長2.8%;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3%,增速較上年回落12.6個百分點;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5%,增速較上年回落9.3個百分點。
(三)外貿出口情況
2024年,國際市場需求總體疲弱,貿易環境風險高企,紡織行業外貿形勢較為嚴峻,但中國紡織行業持續深化外貿轉型升級,國際競爭力穩定釋放,全年出口實現正增長。其中,由于擔心中美貿易環境風險,部分企業在四季度“搶出口”,引發當季出口增長加快。根據中國海關快報數據,2024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3011億美元,同比增長2.8%。其中,紡織品出口額為1419.6億美元,同比增長5.7%;服裝出口額為1591.4億美元,同比增長0.3%。
(四)運行質量及企業效益
2024年,中國紡織行業運行質量持續改善。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9%,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總資產周轉率同比加快0.6%;三費比例小幅下降至6.5%,均呈現修復改善趨向。紡織企業深入推進轉型升級,積極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要求,帶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投入穩步擴大。2024年,紡織業、服裝業和化纖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不含農戶)同比分別增長15.6%、18%和4.7%,增速較上年分別加快16、20.2和14.5個百分點。在產銷、效益穩步改善形勢下,紡織企業發展信心及預期逐漸鞏固,行業綜合景氣度保持在擴張區間。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調查測算,2024年四季度,中國紡織行業綜合景氣指數為59.5%,較上年同期和三季度分別提高2.3和6.8個百分點,連續第8個季度位于榮枯線以上。
(一)企業競爭梯隊
按紡織行業企業紡織業務營收規模來看,中國紡織行業企業可劃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營收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例如華孚時尚等。
第二梯隊:營收在10億元~100億元之間的企業,包括新澳股份、浙文影業、百隆東方和嘉欣絲綢等。
第三梯隊:營收在1~10億元之間的企業,如鳳竹紡織、金鷹股份、華升股份、彩蝶實業和宏達高科等。
(二)細分領域競爭
中國紡織行業競爭格局在細分領域呈現多樣化特點:
棉紡織領域:以魏橋創業、天虹國際、華孚時尚、百隆東方等企業為主。
麻紡織領域:以金鷹股份、華升股份和金達控股等企業為主。
毛紡織領域:以新澳股份、中鼎紡織和浙文影業等企業為主。
絲紡織領域:以嘉欣絲綢、達利絲綢和金富春等企業為主。
化纖紡織業:有彩蝶實業、宏達高科和臺華新材等。
(三)區域競爭格局
中國紡織業主要集中在浙江、山東、河北、廣東、江蘇、福建等省份。這些地區在對外貿易、產業配套基礎和人才吸引等方面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從產業鏈環節角度出發,各細分領域在不同地區呈現集聚效應:
棉紡織工業: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這兩個地區是中國的第一和第二棉產區。
麻紡織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哈爾濱和錢塘江口的杭州,這是亞麻和黃麻的最大產區。
毛紡織工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呼和浩特、西安、蘭州、西寧、烏魯木齊等地,這里主要是畜牧業區和接近畜牧業區的羊毛產地。
絲紡織工業:主要分布在杭州、蘇州、無錫、太湖流域及四川盆地,這里是蠶絲產地或柞蠶絲產地。
化纖紡織工業: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以及福建。
印染工業: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廣東等地,這些地區紡織業較為發達。
成衣制造: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等地,這些地區的紡織業較為發達,也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
(四)市場集中度
中國紡織行業細分領域豐富,企業數量較多,整個行業尚未出現龍頭企業。綜合來看,中國紡織行業市場集中度處于較低水平。一方面,由于企業數量較多、進入門檻低、規模小,使得行業集中度不高;另一方面,紡織行業發展較為成熟,現有企業無法通過提高技術門檻、加大資金投入、控制原材料等方式阻止潛在投資者進入。但是因為市場成熟,所以市場份額已經基本劃分完畢,新進入者要確保其產品分銷就不太容易。
(一)未來發展趨勢
持續深化外貿轉型升級
面對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和貿易環境風險高企的挑戰,中國紡織行業將繼續深化外貿轉型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通過優化出口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以及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中國紡織行業將努力穩定出口增長,拓展國際市場份額。
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
技術創新是推動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未來,中國紡織行業將加大在新材料、新工藝、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研發投入,提升產業鏈整體技術水平。通過引進和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結合自主創新,推動紡織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
產業鏈協同發展是提高紡織行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中國紡織行業將加強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協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產業鏈整體運行效率。通過構建緊密的產業鏈合作關系,推動紡織行業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拓展內需市場,促進消費升級
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內需市場將成為紡織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紡織行業將積極拓展內需市場,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優化產品設計、加強品牌營銷等方式,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同時,推動消費升級,提高紡織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二)發展前景分析
國際市場需求有望復蘇
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復蘇,國際市場需求有望得到改善。這將為中國紡織行業提供更多的出口機會和市場空間。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紡織行業將積極拓展沿線國家市場,拓展新的增長點。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國家對紡織行業的支持力度將持續加大。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等,為紡織行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加大對紡織行業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推動紡織行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在市場競爭和政策推動的雙重作用下,中國紡織行業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等方式,推動紡織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這將有助于提升中國紡織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市場地位。
欲了解紡織行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紡織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