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金融行業發展趨勢及政策分析
可持續金融行業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支持綠色、低碳、環保項目的投融資活動。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全球綠色、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掛鉤(SLB)和轉型債券(統稱“GSS+債券”)的累計發行量已達3.5萬億美元,顯示出可持續金融市場的巨大規模和強勁增長勢頭。
中國境內市場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持續增長,2022年中國境內市場發行綠色債券515只,同比增長5.75%,規模合計8720.16億元,同比增長43.35%。截至2023年7月31日,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累計存量規模為20,832.53億元,顯示出國內綠色債券市場的穩定增長。可持續金融產品不斷創新,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多種類型。這些產品不僅豐富了金融市場,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一、可持續金融行業發展趨勢
ESG因素融入程度加深
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目標共識不斷加強,ESG因素在可持續金融行業中的融入程度將不斷加深。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中越來越注重ESG因素,以評估企業的可持續性和長期投資價值。這種趨勢將推動可持續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和豐富。同時,ESG信息披露規范完善,企業將更加注重ESG信息的披露和透明度提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金融科技驅動創新
金融科技的發展將為可持續金融行業注入新的活力。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的應用,金融機構能夠更高效地識別和管理可持續金融項目中的風險,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例如,智能投顧系統可以根據投資者的ESG偏好提供個性化的資產配置建議;區塊鏈技術可以確保綠色債券等金融產品的交易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可持續金融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等綠色金融產品的發行量和投資規模將不斷增長;ESG投資策略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推廣。未來幾年內,中國將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包括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信息披露制度、激勵約束機制等在內的各項政策措施將不斷健全和完善,為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可持續金融行業政策分析
國家政策支持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可持續金融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可持續金融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推動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的快速發展。例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和七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為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提供了頂層指引和政策支持。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綠色金融評價方案等,進一步細化了綠色金融的操作規范和評價標準。
可持續金融政策框架
近年來,中國可持續金融政策戰略設計主要包括確定發展目標、完善金融監管、加快標準建設、發展金融科技等方面。2021年以來,中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逐漸完善,綠色金融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國家多部委積極響應“雙碳”目標要求,發布多項綠色金融相關政策。例如,2022年6月,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對我國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發展提出了更加系統全面的要求。
地方綠色金融發展
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國家多次倡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和強化金融供給側服務社會環境的作用,引導經濟結構更加綠色低碳。2022年,我國地方綠色金融發展呈活躍態勢,多個省份發布了綠色金融政策,并有23個市(區)成為我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其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綠色保險實施意見》等地方政策對我國綠色金融的探索與實踐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金融科技發展規劃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逐漸開始應用于金融領域,金融科技為可持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與數據平臺搭建提供了重要基礎。2022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正式出爐,提出“數字驅動、智慧為民、綠色低碳、公平普惠”的16字原則與8大方向的重點工作任務。其中,深化金融服務智慧再造、強化金融科技治理等任務,將為可持續金融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綜上所述,可持續金融行業作為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力量,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可持續金融行業將不斷創新和發展,為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可持續金融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