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能源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近年來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電力是以電能作為動力的能源。它是通過特定的發電設施,將自然界的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核燃料、水能、海洋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轉換成電能,再經過輸電、變電和配電等環節,供給用戶作為基礎能源使用的一種形式。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已達到29.94億千瓦,同比增長14.5%。2024年全年發電總裝機約33.2億千瓦,發電量10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7%。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也保持增長,2024年第一季度達到2.2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這些數據表明,電力能源行業的生產能力正在不斷提升。
全社會用電量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2023年,全社會用電量共9.2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2024年第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共2.3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2024年1~10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818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6%。用電量的增長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和電力能源需求的旺盛。
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可再生能源發電在電力能源行業中的占比逐漸擴大。2023年,中國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達到約3.7億千瓦,同比增長6%。其中,風電和光伏發電是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分別占據了發電結構的較大比重。
202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已超過15%。截至2024年10月,我國風電累計裝機4.86億千瓦,同比增長20.3%;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7.93億千瓦,同比增長48%。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得到進一步擴大。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電力能源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
電力能源行業的競爭格局呈現出區域性的特點。不同地區在電力需求方面存在差異,發電量也存在較大差異。2023年,全國發電量共8.91萬億千瓦時。具體到各省市來看,內蒙古、廣東、江蘇的發電量分別位列全國前三名,發電量分別達到7450.5億千瓦時、6718.6億千瓦時、6106.3億千瓦時,其余省市的發電量均在6000億千瓦時以下。
電力能源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一方面,大型國有發電企業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擁有較強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另一方面,隨著電力市場的逐步放開和競爭機制的引入,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開始進入電力能源行業,加劇了市場競爭。根據裝機容量劃分,中國電力行業可劃分為3個競爭梯隊。第一梯隊企業的裝機容量超過50000MW,包括華能國際、大唐發電和華電國際等。第二梯隊企業的裝機容量在10000~50000MW之間,包括華能國際、國電電力、中國電力等。第三梯隊企業的裝機容量不超過10000MW,包括長江電力、浙能電力、川投能源等。
隨著電力市場的不斷成熟,輔助服務市場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火電企業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獲得了大量的輔助服務補償金額。電力市場化改革將使得電力價格更加合理,資源配置更加高效。通過市場競爭,優秀的電力企業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同時,電力市場的開放和國際化也將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進入電力能源行業。
技術創新是推動電力能源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光伏技術的不斷創新提高了光伏組件的轉換效率,降低了光伏發電的成本。儲能技術的發展為新能源的應用提供了強大支持,解決了新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和間歇性問題。智能電網技術的發展則提高了電力能源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實現了更高效、更智能的電力分配和管理。
電力現貨市場的建設正在加速推進。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促進現貨市場的形成,要求各省份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現貨市場的建立將為電力交易提供更多的靈活性和效率,提升資源配置的優化程度。雖然現貨市場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整體交易電量占比仍然較小,未來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未來,光伏技術、儲能技術、智能電網技術等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將推動電力能源行業的產業升級和轉型。同時,電網的智能化轉型也將加速推進,提升電力系統的效率和安全性。綜上所述,電力能源行業當前正處于快速發展和變革的關鍵時期。未來,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和技術的持續進步,電力能源行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電力能源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