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無人機、智能設備、醫療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對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電池的需求日益增長,固態電池因其卓越的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壽命等特性,成為這些領域的潛在替代產品。目前,固態電池主要應用于無人機、智能設備、醫療和部分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固態電池有望在更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固態電池是一種電池科技,與現今普遍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和鋰離子聚合物電池不同的是,固態電池是一種使用固體電極和固體電解質的電池。由于科學界認為鋰離子電池已經到達極限,固態電池于近年被視為可以繼承鋰離子電池地位的電池。固態鋰電池技術采用鋰、鈉制成的玻璃化合物為傳導物質,取代以往鋰電池的電解液,大大提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
中國固態電池行業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固態電池作為下一代電池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具備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等優勢,有望取代傳統鋰離子電池,并在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儲存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固態電池技術仍然處于發展階段,需要不斷的技術創新來解決諸如離子導電性、界面穩定性、制造成本等方面的挑戰。中國可以加大對固態電池研發的投入,促進關鍵技術突破,提高固態電池的性能和可靠性。
2023年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約為1GWh,滲透率僅約0.1%。同年,中國固態電池的市場空間達到約10億元。預計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將增長至614.1GWh,全球電池市場滲透率有望增長至10%。中國固態電池市場空間則將增至200億元,2024年至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較高水平。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固態電池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研究報告》顯示:
固態電池目前仍未涌現出確定性的技術路線。據GGII統計,超六成企業布局多種技術路線,其中硫化物占比約40%,氧化物比例達到35%,其余則為多種其他技術。多家企業已在固態電池領域取得顯著進展。例如,寧德時代增加了對全固態電池的研發投入,已將全固態電池研發團隊擴充至超1000人,主攻硫化物路線,近期已進入20Ah樣品試制階段。欣旺達也已完成第一代半固態電池的開發,并計劃于2025年完成第三代聚合物復合全固態電池的產品開發。
固態電池賽道吸引了大量資本和技術投入,多家上市公司和動力電池、材料供應商紛紛加碼布局固態電池市場。例如,先導智能、南都電源、德爾股份、光華科技等公司均在固態電池領域有所布局。
日本、韓國、歐洲和美國等國家和地區也在積極布局固態電池產業。日本押注硫化物路線,研發布局較早,技術和專利全球領先。韓國選擇氧化物和硫化物路線并行,目標于2025年至2028年開發出能量密度400Wh/kg的商用技術。歐洲以聚合物路線為主,同時布局硫化物路線。美國則全路線布局,目標在2030年達到能量密度500Wh/kg。
多國政府已將固態電池列為重點研發技術,并給予了配套的研發支持。例如,我國多部委在政策端提出對固態電池技術的鼓勵推動,促進了固態電池產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固態電池技術的不斷突破和產業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固態電池產業已成為當前新能源電池領域的又一大“產業風口”。未來,隨著固態電池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固態電池產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預計未來幾年,固態電池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成為全球電池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固態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固態電池技術路線將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包括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多種技術路線。不同技術路線將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固態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長的循環壽命,有利于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隨著固態電池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將為實現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重要貢獻。
綜上所述,固態電池行業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將呈現出技術突破、產業鏈完善、商業化加速、政策支持與標準制定等趨勢。同時,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技術路線多樣化,競爭格局日益激烈,產業鏈協同發展,以及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將成為固態電池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固態電池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