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臨空經濟產業是指依托機場設施資源,通過航空運輸或航空制造活動,利用機場的產業聚集效應,形成的以機場為中心、航空關聯度不同的產業集群經濟空間。該產業具有高附加值、高航空依賴度及強外向型特點,涵蓋航空物流、商務、旅游等多個領域,具有較強的產業聯動性和輻射帶動效應。其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航空制造及營銷推廣,中游為航空運營部分,下游則是航空服務應用及航空器最終的回收翻新環節。目前,中國臨空經濟產業已初步形成了以一線大城市國際樞紐機場為龍頭,以省會或重點城市區域樞紐機場為骨干的基本格局。
1、中國臨空經濟產業主要特點
區域布局逐步優化: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臨空經濟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中國臨空經濟區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周邊,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這些地區經濟發達、交通便捷、產業基礎雄厚,為臨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中西部地區也在積極布局臨空經濟區,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產業體系不斷完善:臨空經濟區內的產業體系逐步從單一的航空運輸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涵蓋了航空制造、航空物流、航空服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這些產業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創新驅動能力增強:臨空經濟區注重創新資源的集聚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通過引進高端人才、建設科研機構、推動產學研合作等方式,為臨空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臨空經濟區還積極探索“數字+”“科技+”等新模式,推動臨空經濟向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開放合作水平提升:臨空經濟區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的入駐。同時,臨空經濟區還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2、重點區域發展情況
浙江省:
資源豐富:浙江是民航大省,擁有豐富的航空產業鏈,同時也是全國首個有兩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的省份(杭州、寧波)。
基礎設施完善:浙江擁有“一核心兩樞紐六節點”機場體系,臨空設施資源非常豐富。
發展成果顯著:2024年前三季度,浙江全省機場完成國際貨郵吞吐量24.64萬噸,同比增長32%;全省客貨運排名分列全國第五和第四,杭州機場客運排名超越昆明、虹橋機場,位列全國第八。
產業支撐強大:浙江的臨空經濟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一方面得益于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如無人機、飛行汽車等前沿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另一方面,浙江的跨境電商、高端裝備、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產業豐富,能夠為臨空經濟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
未來規劃:浙江計劃到2027年初步形成航空物流、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2~3個產業生態完善、本地配套齊全、優勢突出的臨空產業集群,全省臨空經濟示范區產值超過3000億元。到2035年,浙江將建成以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為核心,建成臨空經濟“浙江樣板”,成為全省經濟發展和航空產業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其他地區:
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北京將在首都機場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國際航線網絡,增強其作為國際樞紐的地位。同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也將繼續擴大規模,吸引更多國內外旅客。
上海: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完成新一輪擴建工程,新增多條跑道和航站樓,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客運需求。此外,虹橋機場也將進行一系列升級改造,提升整體服務水平。
廣東:廣東省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擁有多個重要機場。其中,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將進一步優化航線布局,增加國際航班頻次;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則致力于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交通樞紐。
3、政策支持與規劃
國家層面:2024年,中國發布了一系列新的航空機場行業政策,包括加大對機場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推動綠色航空發展、促進航空業數字化轉型等。
地方層面:各省市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扶持措施,如完善國際航線網絡、擴大機場規模、優化航線布局等。
1、區域競爭格局
臨空經濟是指依靠機場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帶動資金、技術和勞動力聚集的經濟發展業態,具有高附加值、高航空依賴度、強外向型的特點,可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目前,中國臨空經濟區的區域競爭格局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主要發展的臨空經濟區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杭州、鄭州、重慶、昆明、成都等地。其中,北京和上海在臨空經濟建設方面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北京:現有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和首都機場臨空經濟示范區兩個臨空經濟區。其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批復于2016年8月,面積達到150平方公里;首都機場臨空經濟示范區批復于2019年2月,面積為115.7平方公里。
上海:虹橋經濟區已初步形成高端企業總部、信息服務業、現代物流業三大產業集聚,已有入駐企業逾2700家,其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企業21家;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航空城已形成以中國商飛總部為核心的制造及研發基地。
2、企業競爭格局
臨空經濟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市場參與者眾多,每個領域的優勢競爭者各不相同。由于臨空經濟依托于各大機場的客貨運規模,從營業收入及收入客公里、收入噸公里經營指標來看,主要航空公司可以分為以下梯隊:
第一梯隊:主要包括南方航空、東方航空及中國國際航空。例如,2020年,南方航空實現營業收入925.61億元,東方航空實現營業收入586.39億元,中國國際航空實現營業收入695.04億元。
第二梯隊:主要包括海南航空、吉祥航空及山東航空。
第三梯隊:主要由廉價航空及區域性較強的航空公司組成,如春秋航空、廈門航空等。
在中國民航局公布的2021年4月營運數據及各大航空公司發布的主要運營數據中,從收入客公里和收入噸公里兩個指標來計算占比,第一梯隊航空公司占比超過一半。
1、臨空經濟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技術驅動及創新應用
數字化轉型及智能化發展是臨空經濟的重要趨勢。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將進一步提升航空服務效率與質量。例如,無人機配送、智能倉儲等技術將在智慧物流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同時,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等科技也將賦能臨空經濟產業,推動其向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方向發展。
市場需求與政策支持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航空運輸需求的增加,臨空經濟產業的市場需求將持續擴大。政府也將繼續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臨空經濟的發展。例如,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臨空經濟,將為臨空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生態環境與社會效益
綠色發展理念將貫穿臨空經濟產業發展的全過程。推動綠色機場建設及低碳物流體系的構建,符合全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的趨勢。清潔能源飛機(如氫能源和電動飛行器)的研發與應用將成為全球航空市場的重要趨勢之一。
2、臨空經濟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根據相關數據,2023年中國臨空經濟規模約為1.5萬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4萬億元,復合增長率達8%。這一發展主要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產業集群效應顯現、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以及新興科技的驅動。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臨空經濟產業將更加注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航空物流方面,將推動其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發展;在航空制造業方面,將推動國產化進程,提高產品競爭力;在現代服務業方面,將發展商旅會展、金融科技等特色產業鏈。
區域合作與國際化發展
加強國內外臨空經濟區的合作,共同開拓全球市場,將成為臨空經濟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優化空港周邊基礎設施布局、深化多式聯運體系、強化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等,將促進臨空經濟產業的區域協同發展。同時,通過吸引外資與跨國企業入駐,構建開放合作的國際經濟體系,提升臨空經濟區的國際競爭力。
綠色可持續發展
綠色可持續發展將成為臨空經濟產業的重要趨勢。推動綠色機場建設及低碳物流體系的構建,將符合全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的趨勢。清潔能源飛機的研發與應用,將促進臨空經濟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欲了解臨空經濟產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臨空經濟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