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多地少、資源緊缺,推進農業現代化面臨不少矛盾和挑戰,農業生產效率僅為非農產業的1/4左右,農業比較效益偏低,資源環境剛性約束趨緊,亟需大力發展智慧農業。互聯網+農業是指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結合,實現農業發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農業發展方式。通過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現代農業新產品、新模式與新業態,推動農業現代化。
“互聯網+農業”行業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緊密相連,共同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上游環節,互聯網切入農資市場,影響農資生產、流通、營銷及服務,變革農資生產商與農戶關系。中游環節,互聯網推動智慧農業發展,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指導農業生產,形成“精細農業”。下游環節,互聯網從空間、時間、成本、安全、個性化等角度改變農產品消費市場,增強消費者體驗,實現放心消費和個性化消費。整個產業鏈中,農業互聯網金融貫穿始終,構建新的農村金融保障體系。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互聯網+農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推動其進步。這些政策文件不僅明確了“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還提出了具體的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例如,中央每年發布的“一號文件”,多次提到了“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等關鍵詞,強調了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性,為“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據統計,2023年我國智慧農業行業市場規模達到713億元,同比增長9.18%;近5年我國農業機器人需求量保持38.6%的增長率。截至2022年底,全國無人農場項目數量超百個,涉及22個省份,建設面積超過30萬畝,其中超萬畝的大型無人農場10余個。
北斗導航、5G、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流通和服務環節,逐步替代傳統的耕作模式。例如,智能農業實現了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感知、智能決策、自動控制和精準管理,農業生產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不斷提高,農民獲取信息、開展生產、銷售產品的渠道更加便捷。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3.04億人,占網民整體的27.7%,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63.8%。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將農產品銷售渠道從線下拓展到線上,縮短了流通環節,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大數據分析消費者需求,實現農產品的精準營銷和個性化定制。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互聯網+農業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顯示:
當前,“互聯網+農業”行業市場競爭激烈,既有傳統農業企業轉型升級,也有互聯網企業跨界布局。各大互聯網平臺公司在農村加快布局,各類新型互聯網農業公司加速崛起,形成了多元化的競爭格局。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隨著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農業現代化和規模化經營的需求增加,“互聯網+農業”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
未來,隨著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農業”將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拓展。技術創新將成為引領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推動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同時,“互聯網+農業”將與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相結合,形成多元化的農業產業體系,進一步提升農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互聯網+農業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