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防沙治沙工作情況的報告在2024年11月6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顯著成就
報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具體表現為:
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積凈減少6500萬畝,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
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61%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這標志著我國在水土保持和生態建設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黃河流域植被覆蓋改善:黃河流域植被覆蓋“綠線”向西移動300公里,顯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成效。
沙塵天氣次數減少:近10年北方地區春季嚴重沙塵天氣次數明顯減少,這得益于我國持續加強的防沙治沙工作和生態修復措施。
主要工作措施
科學謀劃新時代防沙治沙工作:各地區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等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防沙治沙工作的決策部署,積極謀劃推進防沙治沙工作。
依法推進防沙治沙:構建起以防沙治沙法、森林法、草原法、濕地保護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黃河保護法等法律為基礎的防沙治沙法治體系,不斷加大普法、執法力度,為防沙治沙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組織實施重點生態工程:持續組織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等一批重點工程,科學保護沙化土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
強化科技創新:成立三北工程研究院,實施關鍵技術研發項目,推廣節水造林技術,選用推廣耐干旱、耐瘠薄、抗風沙的樹種草種,加快防沙治沙機械化、智能化發展。
堅持治沙和致富相結合:各地利用沙區獨特資源,適度發展中藥材、優質牧草、經濟林果、沙漠旅游等產業,實現生態改善和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全民動員、全社會參與:在黨的領導下,沙區干部群眾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植綠護綠的傳統美德,投身防沙治沙事業,創造了荒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生態奇跡。
國際合作與貢獻
我國還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認真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責任義務,成立履約辦公室,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荒漠化防治,成立中阿、中蒙荒漠化防治中心,推進南南合作,持續貢獻防沙治沙中國方案。
我國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就,這些成就離不開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認真履行職責以及沙區干部群眾的接續奮斗和不懈努力。未來,我國將繼續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生態修復產業作為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快速發展。
一、生態修復產業發展現狀
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各國政府對生態環保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生態修復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等權威機構預測,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2年已達到4300億元,并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預計未來幾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大,有望超過7000億元。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政府對生態修復行業的重視和扶持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生態修復的政策和法規,如《“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等,為生態修復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術創新成為關鍵
技術創新是推動生態修復行業發展的關鍵力量。隨著生物技術、遙感與大數據、智能化設備等領域的進步,生態修復的效率和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例如,基因編輯、微生物修復等生物技術的應用促進了自然環境的快速恢復;遙感技術和大數據分析則為生態修復提供全面監測和評估,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細分市場多元化
生態修復行業涵蓋多個細分領域,包括礦山生態修復、土壤修復、工業廢水處理、大氣污染治理等。其中,河湖濕地修復在市場規模中占比最大,荒漠化土地修復及邊坡治理等領域也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
企業競爭格局
目前,生態修復行業內企業數量眾多但規模較小,行業集中度有待提高。一些規模較大的公司如節能鐵漢、東方園林、蒙草生態等在行業內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未來,隨著市場逐步發展和成熟,行業內企業將更加向綜合型生態修復治理方向發展,市場集中度將逐步提升。
二、未來市場經濟發展趨勢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加劇和各國政府對生態環保的日益重視,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特別是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和環保政策的加強實施,生態修復市場需求將快速增長。
技術創新引領發展
技術創新將繼續成為推動生態修復行業發展的關鍵力量。未來,隨著生物技術、遙感技術、智能化設備等領域的不斷進步和應用拓展,生態修復的技術手段將更加多樣化和高效化。同時,跨學科的綜合治理方法也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多元化和系統化發展
生態修復行業將更加注重多元化和系統化發展。未來,生態修復將不再局限于單一手段或領域而是結合植被恢復、土壤修復、水域治理等多種技術手段實現綜合修復效果。同時產業鏈條將向上游延伸至原材料供應、技術研發等環節向下游延伸至生態監測、維護管理等服務領域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國際合作加強
面對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各國需要加強在生態修復領域的合作和交流。未來國際合作將成為生態修復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共同研究和開發新的生態修復技術和管理方法共同應對全球環境挑戰。
生態修復產業在當前和未來都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政策的持續支持生態修復行業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為全球環境保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生態修復行業將更加注重多元化和系統化發展。未來,生態修復將不再局限于單一手段,而是結合植被恢復、土壤修復、水域治理等多種技術手段,實現綜合修復效果。
同時,產業鏈條將向上游延伸至原材料供應、技術研發等環節,向下游延伸至生態監測、維護管理等服務領域,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此外,生態修復還將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如農業、園林綠化、建筑業等,形成產業交叉、合作共贏的新模式。
政策支持將是生態修復行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將出臺更多有利于生態修復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明確產業準入標準、補貼政策等,為企業提供穩定的發展環境。同時,政府還將加大對生態修復項目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工程,推動項目實施。
未來生態修復行業將在技術創新、多元化發展、系統化布局和政策支持的共同推動下,迎來更加繁榮和可持續的發展。這不僅有助于改善全球生態環境質量,還將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了解更多關于生態修復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