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呈現逐步增長的趨勢。地熱能“家族龐大”,通常說的地熱能是指賦存于地球內部巖土體、流體和巖漿體中且能夠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熱能,包括土壤源、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3類淺層地熱能,以及水熱型中深層地熱能和干熱巖地熱資源。人們熟知的溫泉和用于取暖的地源熱泵,都屬于典型的地熱能利用方式。
作為可再生能源的地熱能,跟風光資源一樣無處不在,具有儲量大、利用效率高、運行成本低和節能減排等優勢。地熱能資源的利用有多種形式,如發電、供熱、制冷,甚至制取高于自身溫度的低壓蒸汽,尾水可以提取稀有礦物元素,并且可以通過梯級利用實現多種功能,大幅提高利用率。同時,地熱能不受季節、氣候、晝夜變化等外界因素干擾,穩定性極強。
地熱能開發利用產業鏈上游主要為材料/零部件生產、地質勘察、地熱工程設計、施工等;中游為地熱能開發利用,主要有地熱供暖項目運營、溫泉開發以及地熱發電等;下游主要是各類應用領域,包括民用、商業、工業等。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產業鏈相關企業區域分布呈現出一定的聚集效應,北京、河北、江蘇、上海、浙江等地匯聚了較多的配套企業。
中國是世界上開發利用地熱能資源最早的國家之一,驪山湯等溫泉的利用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基本建立了一套基于氣體、水和巖石的化學與同位素等地球化學方法,可用于地熱能異常區判定、熱儲溫度估算、地熱水成因推斷、結垢與腐蝕作用預測等。四是鉆井技術取得很大進步。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全球總裝機容量已超過15吉瓦(GW),其中美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是主要的地熱發電國家。從全球地熱發電裝機量來看,美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地熱裝機容量排名全球前三位,分別占全球地熱裝機容量的23.7%、14.7%和12.3%。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地熱能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
中國的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相對較小,但在逐步增長。當前,中國地熱能發電主要集中在西藏、云南等地熱資源豐富的地區。截至2023年,中國地熱能發電裝機量為61.47兆瓦(MW),僅占全球地熱發電裝機量的0.22%,表明中國地熱能利用程度較低,但開發利用潛力大。
中國地熱能直接利用能力在全球范圍內具有顯著優勢。根據數據,截至2022年底,中國地熱能直接利用能力折合為100.2吉瓦,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23年中國地熱能直接利用能力折合約110.22吉瓦,其中地熱供暖(制冷)能力達到約16.5億平方米。目前,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市場競爭格局尚未形成完全競爭狀態,主要參與者包括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國有企業以及部分民營企業。未來,隨著政策支持的加強和市場需求的增長,中國地熱能行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隨著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許多國家加大了對地熱能的投資,推動了新項目的開發。許多國家制定了促進地熱能發展的政策,如美國的新能源政策、歐盟對新能源領域的強化、日本制定的“新陽光計劃”等。中國政府對地熱能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等。這些政策明確了地熱能作為可再生能源在我國發電與供暖方面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5年地熱能發展的具體目標。
地熱能開發技術相對復雜,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和資金投入。地熱資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區地熱資源匱乏,限制了地熱能的發展。環保和安全問題也是地熱能開發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和碳中和目標的重視,地熱能作為清潔能源將受到更多關注和支持。地熱能技術不斷進步,為地熱能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地熱能應用領域廣泛,包括供暖、發電、洗浴、旅游度假等,市場前景廣闊。
綜上所述,中國地熱能行業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潛力。未來,隨著政策支持的加強、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拓展,中國地熱能行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地熱能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