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綠色消費理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舊貨的價值和潛力。據中國舊貨業協會綜合各機構數據測算,2023年全年交易額約為13200億元,同比增長5.6%;線上交易額約為5520億元,同比增長15%。
舊貨店是一種由店主去淘來有價值的舊貨,并擺在商店里進行銷售的商業形式。這些舊貨的價格通常比原價要低很多,涵蓋的品類豐富多樣,包括但不限于電器電子、家具、圖書、機械設備、名貴商品(奢侈品)、衣物、文娛體育器材、玩具、商用廚具等。
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國范圍內已有超過30萬家實體店鋪專注于舊貨零售與寄賣業務。這些實體商店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即能為顧客帶來直觀的購物感受,有效減少網絡購物的不確定性,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從而顯著增強了消費者的信賴感。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舊貨(不含二手車)交易規模約在125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1.6%。2022年,舊貨電商交易規模達4802.04億元,同比增長20%;電商滲透率為33.32%,同比增長10.33%。在經營品類方面,舊貨品類由傳統的電器電子、家具、圖書、廚房設備、機械設備等品類擴展到名貴商品(奢侈品)、衣物、文娛體育器材、玩具等,基本涵蓋了所有耐用消費品和生產資料領域。
舊貨店在西方國家頗為常見,也受到許多消費者的喜愛。傳統的舊貨店經營模式主要以線下實體店鋪為主,但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商平臺的興起,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模式逐漸成為主流。線上平臺為舊貨交易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和更便捷的交易方式,而線下實體店鋪則提供了真實的商品體驗和售后服務。
舊貨店行業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收購與銷售模式,而是向多元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除了傳統的舊貨店外,還出現了跳蚤市場、二手電商平臺、社交媒體二手交易圈等多種業態。這些業態各具特色,共同構成了當前二手商品流通市場的多元化格局。
中國舊貨業協會調查顯示,78.3%的人進行過舊貨交易,21.7%沒有進行過交易。而對于買賣舊貨的渠道,選擇正規實體舊貨市場的占41.5%,利用大型網絡交易平臺交易的占39.5%,通過街邊或商場內的店鋪交易的占27.0%,校園跳蚤市場占21.5%,社區跳蚤市場占14.4%,流動攤販占6.6%,其他占5.9%。
近年來,一些領先的線上平臺,諸如萬物新生、轉轉、閑魚等,均紛紛采取行動,或是在商業綜合體內開設實體店,或是積極擴展其線下布局,以期在舊貨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舊貨店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供需評估報告》顯示:
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邁過1萬美元的門檻,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更是突破4億大關。這一龐大群體的消費能力持續提升,伴隨著家中閑置物品的日益增多,為舊貨市場孕育了巨大的發展潛力。與此同時,下沉市場中的消費需求尚未完全得到滿足,中小城市的消費潛能更是蓄勢待發,這些都為舊貨市場的進一步拓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消費模式的持續演變,傳統的以個體經營者為主導的“簡單收購與銷售”模式正逐步轉型,取而代之的是融合了“互聯網+舊貨”的新型模式。在這一變革中,舊貨經營企業迅速崛起并日益壯大。它們通過構建涵蓋收購(回收)、分銷以及全方位服務的全鏈條式經營體系,逐漸成為了行業的主流。
國務院發布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中明確指出,將推行回收循環利用舉措,并積極促進二手商品的流通交易。這一政策的出臺,為以綠色消費為核心特征的“二手經濟”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預示著該領域將迎來嶄新的發展機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舊貨店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供需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