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農業產業鏈條和多功能性不斷延伸拓展。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蓬勃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辟了新途徑。農村地區物流業務量逐漸恢復,農村電商物流業務量指數超過疫情前水平。鄉村直播電商等新業態已初步具備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綜合農業是指試圖結合生物農業、有機農業和常規農業優點的農業系統。該系統廣泛采用常規農業或生物農業使用中的各種有益措施從事農業生產。如用有機質的再循環保持土壤肥力、適量施用化肥提高產量,通過耕作和生物技術控制病蟲草害,必要時也施用農藥和除草劑,適量投入農田化學品和機械等。這樣既可保證高產出,而又不超過本身的自凈能力,避免環境和農產品受污染,同時節省不少天然資源。綜合農業首先是由R•D•霍戈斯倡導,是一種折衷觀點。
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根據數據顯示,農業經濟繼續穩中有增,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例如,2023年我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了較快增長,總產值達到158507億元(當年價),比1952年的461億元增加了顯著數額。農村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且增速快于城鎮居民。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691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7.7%,實際增長7.6%,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二十連豐”,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3年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增長1.3%。大豆播種面積和產量均有所增加,油菜、花生、油葵等油料作物也呈現穩產態勢。這表明我國在大豆油料擴種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助于提升國內食用油自給率。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綜合農業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近年來,我國在農業科技領域的投入明顯增加,推動了農業科技的不斷創新和普及。生物育種、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等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提高了農作物的單產和農業生產效率。農業數字化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據預測,到2024年中國智慧農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數字平臺服務和智慧種植是農業數字化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占比總和達67%。此外,植保無人機、智慧養殖、農機自動駕駛等也是重要的市場組成部分。
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日益顯著,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對糧食生產造成沖擊。國際貿易環境復雜多變,全球糧食供需關系的變化對我國糧食生產帶來挑戰。農業科技的不斷創新和普及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消費者對健康、環保食品需求的增加為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等綠色發展模式提供了廣闊市場。
隨著居民食物消費結構向“糧肉菜果魚”多元化消費模式轉變,農業產業結構將不斷優化升級。未來,農業將更加注重發展高附加值、高品質的農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對多樣化、優質化食品的需求。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不斷增加,規模逐步擴大。這些新型經營主體在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產業升級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環保意識的增強,綠色有機農業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政府將加大對綠色有機農產品的扶持力度,推動農業生產向更加環保、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發展有機農業模式,減少化學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保障農產品的健康與安全。
農業生產者將更加注重國際市場的開拓,推動農產品的出口和國際貿易的發展。這有助于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國際農業技術的引進和交流將更加頻繁,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綜上所述,未來農業行業市場將呈現出生產繼續向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數字化與智能化水平提升、綠色有機農業成為重要發展方向、產業鏈延伸與融合發展以及國際市場開拓與國際貿易發展等趨勢。這些趨勢將為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廣闊前景。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綜合農業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