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新聞出版產業正經歷著從傳統出版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呈現出融合發展的新趨勢。
新聞出版產業是指涉及新聞信息、出版物的創作、編輯、生產、復制、發行、傳播以及與之相關的服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稱。它涵蓋了報紙、期刊、圖書、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數字出版物(如電子書、在線數據庫、數字期刊等)等多種媒介形式的制作與流通過程,以及這些活動所形成的產業鏈和市場體系。
新聞出版產業不僅承載著信息傳播、文化傳承、知識普及和社會教育等重要功能,還是國家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2023年全國廣播節目制作時間759.24萬小時,同比下降3.61%;播出時間1615.98萬小時,同比增長0.86%。電視節目制作時間260.01萬小時,同比下降[1]3.97%;播出時間2001.63萬小時,同比下降0.10%。新聞資訊類廣播節目制作時間138.26萬小時,同比下降3.13%;播出時間321.33萬小時,同比增長0.86%。
截至2023年底,全國開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業務的機構超過5萬家,其中,廣播電臺、電視臺、廣播電視臺等播出機構2521家,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機構約4.1萬家,持證及備案的網絡視聽機構2989家。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署2023年度報紙核驗情況顯示,全國2168家報紙出版單位共出版報紙2405種。全國報紙印刷總量基本穩定,全國報紙總印數達到260.1億份,總發行量為258.4億份(含電子報發行量),營業總收入616.6億元,利潤總額達66.4億元,利潤總額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版新聞出版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傳統出版企業積極擁抱新技術,通過電子書、有聲書、在線數據庫等多種形式拓展數字業務。同時,互聯網企業和民營書業也紛紛涉足出版領域,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傳統出版企業憑借品牌優勢、內容優勢、渠道優勢等,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和民營書業憑借靈活的經營機制、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等,也在市場中不斷崛起。
面對媒體生態重構、競爭賽道改變等多重變化,主流媒體順時而動、應勢而謀。目前,全國報業已成功搭建起總數達12438個的新媒體渠道,這一數字彰顯了報業在新媒體領域布局的廣度與深度。在經濟效益方面,全國報業新媒體年度利潤總額實現了顯著提升,達到9.3億元,同比增長7.3%,這一成績不僅體現了新媒體業務的強勁增長勢頭,也證明了新媒體收入已成為推動報業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源和關鍵支撐點。
未來,新聞出版行業將繼續深化數字化轉型。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新聞出版行業將推出更多高質量的電子出版物和數字閱讀服務。內容創新將成為新聞出版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出版社將更加注重開發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的內容資源,以滿足讀者日益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同時,出版社也將加強對原創作品的扶持和推廣,鼓勵更多的創作者參與內容創作。
隨著版權保護力度的加強和知識產權意識的提高,新聞出版行業將更加注重版權保護問題。出版社將加強對數字內容的版權保護,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版新聞出版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