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銀行業總資產保持增長。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433.1萬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總額185.1萬億元,同比增長7.9%,占比42.7%;股份制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總額72.1萬億元,同比增長3.7%,占比16.7%。
在凈息差方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54%,與一季度保持一致。
從具體機構類型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二季度內凈息差較一季度上升0.01個百分點,為1.63%;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的二季度凈息差與一季度保持一致,分別為1.45%、1.72%;大型商業銀行、民營銀行、外資銀行二季度凈息差較一季度進一步收窄,分別為1.46%、4.21%、1.46%。
銀行信用特指銀行與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社會各單位或個人之間發生的借貸行為。它既包括存款者或債權人向銀行提供的信用(如存款),也包括銀行向借款者或債務人提供的信用(如貸款)。這是銀行籌集資金、運用資金等信用活動的總稱,也是銀行主要資產和負債業務的體現。商業銀行信貸不僅是銀行籌集資金和運用資金的重要方式,也是銀行獲取利潤的主要途徑之一。
在2023年年報中,各家銀行都提到專注本源,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圍繞做好五篇大文章展開信貸投放。截至2023年末,6家國有大型銀行的貸款總額較2023年初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信貸資源投放主要聚焦于科技創新、綠色金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這些領域的信貸增速總體高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
不僅國有大型銀行發揮“頭雁”作用,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等在2023年均強化了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信貸總量實現了平穩較快增長。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37.6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全年新增22.7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信貸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23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3.5%,專精特新和科技中小企業貸款增速分別為18.6%和21.9%。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商業銀行信貸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積極推動下,商業銀行信貸結構正加速向更加優化與合理的方向調整。這一進程中,不僅注重信貸資源的有效配置,還積極與科技創新等新興增長動力相契合,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為更好地匹配科技創新等新動能的發展需求,加快發展直接融資市場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要促進債券市場的繁榮與信貸市場的均衡發展,從而構建一個更加多元、高效、平衡的融資體系。
綠色信貸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重要方向。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截至2023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30.08萬億元,居全球首位,7年間的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我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累計發行規模超3.4萬億元,在過去七年里,新發行綠色債券的年增長率平均保持在20%左右。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走在國際前列。
《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了2030年、2035年綠色低碳轉型目標,并從中央層面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對銀行自身來說,優化信貸結構有利于實現量價平衡。在“雙碳”戰略目標的推動下,綠色信貸業務將持續深化發展。商業銀行將進一步加大對環保、清潔能源、低碳交通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經濟綠色轉型。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商業銀行信貸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