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通用航空產業是低空經濟的主體。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27年,我國通用航空裝備供給能力、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現代化通用航空基礎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產業生態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務裝備體系基本完善,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為技術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在城市空運、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領域實現商業應用。
目前通用航空尚處于產業初期,需要建設通用航空城,以承接產業風口的到來。建設航空城,有利于通航業集聚化發展,并得到集中培育。除了培育通航業,建設航空城還能促進區域協同發展,促進產業、城市升級。
通用航空城是產業、城市、機場三位一體,相互促進、相互發展,與臨空經濟、通航產業園有明顯區別。不過,航空城的一些類型可以看作是通用產業園的升級版。
航空城大致可分為六類,分別是樞紐型、專業型、體驗型、居住型、會展型和綜合型。其中,以綜合型和樞紐型對城市和產業的帶動最強。
在產業結構上,航空城以航空產業為主導,包括航空運輸、航空維修、航空制造、航空物流等核心產業,同時吸引相關商務金融、休閑娛樂等產業協同發展。這種多元化的產業結構不僅提升了航空城的綜合競爭力,也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潛力巨大的低空經濟、通航產業正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也被越來越多城市開辟為“新賽道”。海南省近期發布全國首張省域無人駕駛航空器試飛空域圖;安徽省則規劃了以合肥為中心的通用航空“一小時通勤圈”雛形;廣東較早布局,已成為全國低空經濟高地,形成了廣州、深圳、珠海三大低空經濟集聚區。廣東省提出,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航空城行業市場發展現狀調研及未來投資戰略規劃報告》顯示:
國外航空城的發展起步較早,如荷蘭史基浦航空城和美國孟菲斯航空城等,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模式。相比之下,國內航空城的發展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呈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許多地方抓住新建或擴建機場的機遇,積極在機場周邊地區開展航空城的開發與建設活動。同時,國內航空城也積極拓展多元化業態,包括航空旅游、航空物流、航空教育等多個領域,以豐富航空城的功能內涵,提高綜合競爭力。
在低空經濟產業鏈中,通用機場是承載低空航空飛行器的重要基礎設施,其數量及運行情況,是反映通航行業發展情況的風向標之一。根據民航局下設通用機場信息平臺的數據,截至2024年3月26日,全國在冊通用機場共452個,與2012年相比增長近十倍,數量已大大超過民用運輸機場。
從區域分布來看,通用機場集中于胡煥庸線以東的地區,東部密集,西部較為稀疏,與人口地理分布相契合。按照中國民航的七大分區,華東和東北兩區的在冊通用機場總量排在數一數二的位置,兩者之和為47.8%,占全國近“半壁江山”的數量。
航空城作為新興城市形態的代表,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和潛力,正逐漸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航空運輸業繁榮的重要力量。未來,隨著航空城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其對于城市及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將更加顯著。同時,也需要關注并解決資金、技術、市場競爭等方面的挑戰,以確保航空城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航空城行業市場發展現狀調研及未來投資戰略規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