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普遍理解的儲能是電儲能,即指將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動能、勢能、化學能等)儲存至儲能裝置,并在需要時再釋放成電能。這是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最直接和常見的應用方式。
儲能是指通過介質或設備把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釋放的過程。通常儲能是指電能的儲存,儲存的能量可以用做應急能源,也可以用于在電網負荷低的時候儲能,在電網高負荷的時候輸出能量,用于削峰填谷,減輕電網壓力。2024年4月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促進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國能發科技規〔2024〕26號),要求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規范新型儲能并網接入管理,優化調度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新型儲能作用,支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儲能技術主要分為物理儲能(如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化學儲能(如鉛酸電池、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液流電池等)和電磁儲能(如超級電容器、超導電磁儲能等)幾大類。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應用廣泛,可以用于平衡電力生產與消費、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可靠性、減少能源浪費、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例如,在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儲能技術可以幫助解決能源供應不穩定的問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全球儲能數據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89.2GW,年增長率21.9%。其中,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91.3GW,是2022年同期的近兩倍。截至2023年底,中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到34.5GW/74.5GWh,同比增長均超過150%。其中,2023年新增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21.5GW/46.6GWh,三倍于2022年新增投運規模水平。此外,據其他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6687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
儲能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成為常態。儲能電芯和儲能系統的價格在過去一年中大幅下降,電芯價格從0.9元-1.0元/Wh下降至0.4元-0.5元/Wh,系統價格亦大幅下降。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儲能企業出現分化。具備核心技術和規模優勢的企業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而部分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則面臨淘汰風險。儲能企業在IPO道路上也呈現分化態勢。部分企業通過IPO獲得資金支持,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但也有部分企業因市場競爭激烈和業績下滑而選擇撤回IPO申請。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預測報告》顯示:
儲能電芯容量不斷提升,從280Ah到300+Ah迭代。多家國內電池廠商已推出300Ah以上容量的電芯產品,并展開更大容量電芯的技術儲備。隨著電芯容量的提升,儲能系統規模也不斷提升。2023年,多家儲能企業發布了基于大電芯的儲能系統產品。液冷方案正逐步替代風冷成為主流的儲能系統冷卻技術。各大廠商爭相推出液冷產品,以滿足市場對高安全性和高效能儲能系統的需求。
隨著中國各地峰谷價差進一步拉大,鋰電池成本下降,工商業儲能成為儲能賽道中增速最快的分支。2023年用戶側工商業儲能裝機量接近2GWh,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高增速。與工商業儲能的快速增長相比,戶儲市場在2023年出現降溫趨勢。全球戶用儲能系統出貨量在2023年第二季度首次同比下降。中國儲能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歐美市場由于電力市場化程度高、盈利能力較好,成為中國頭部儲能產業鏈企業的重要業務布局方向。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政府部門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新型儲能的發展。新型儲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國家對儲能產業的重視。根據《“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
儲能將在電力系統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包括調峰、調頻、備用、黑啟動等功能,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效率和穩定性。分布式儲能應用將得到廣泛推廣,在家庭、工商業、微網等場景實現電力自發自用、峰谷電價套利等。新能源+儲能應用將成為主流趨勢,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與儲能的結合將有效緩解新能源波動性和間歇性問題,提高新能源發電的利用效率。
綜上所述,儲能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及前景廣闊。在技術創新、產業鏈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場機制推動下,儲能應用場景將不斷拓展,為全球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目標實現提供有力支撐。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市場競爭激烈、技術迭代快速等挑戰,儲能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以應對市場變化。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