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是指使用鋼材作為主要構造材料的結構體系,是主要的建筑結構類型之一。我國鋼結構起步于建筑輕鋼結構(如工業廠房),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鋼結構在建筑輕鋼領域得到廣泛應用,90年代后,鋼結構開始應用到超高層建筑、市政高架、體育場館、道路橋梁、工業設備領域,逐漸替代傳統的混凝土結構。
鋼結構作為一種高強度、輕質、環保的建筑材料,施工周期短,抗震、抗風性能更高,在建筑業領域的滲透率不斷提高。
2024中國鋼結構行業發展環境
鋼結構行業分類沒有統一的劃分標準。根據產品屬性劃分,鋼結構一般分為輕型鋼結構、重型鋼結構和大跨度空間鋼結構。在重型鋼結構中又可以細分為高層重鋼結構、電力鋼結構、橋梁鋼結構、海洋石油鋼結構等。影響鋼材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國內市場供求(建筑制造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供求關系等)、國際政治(貿易政策)、成本因素(原材料、勞動力、生產設備)等。在經營層面,鋼結構企業的毛利率水平與上游原材料鋼材的價格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負相關關系。
圖片來源:攝圖網
鋼結構企業的主要成本來自于原材料鋼材的采購,因此當鋼材價格上升時,企業的成本將增加,進而壓縮了盈利空間。反之,當鋼材價格降低時,企業的成本下降,盈利空間則相應擴大。這一關系在實際數據中也得到了驗證,表明鋼結構企業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城鎮化率和工業化率進一步提高,對鋼結構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鋼結構行業“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鋼結構行業“十四五”期間發展目標:到2025年底,全國鋼結構用量達到1.4億噸左右,占全國粗鋼產量比例15%以上,鋼結構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5%以上。到2035年,我國鋼結構建筑應用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鋼結構用量達到每年2.0億噸以上,占粗鋼產量25%以上,鋼結構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逐步達到40%,基本實現鋼結構智能建造。
根據全國鋼結構行業大會信息,2022年,建筑鋼結構產量9200萬噸,在建的鋼結構建筑面積為4.81億平方米,據此推算,每平方米鋼結構建筑耗鋼量約191.27千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表示,2023年,鋼結構產量預計將實現5%—6%的增長。
我國鋼結構行業展現了一種典型的“大而散”的局面,即市場總體規模龐大,但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不過,從近年來的發展趨勢來看,這一狀況正在逐步改善,市場集中度呈現緩慢提高的趨勢。
能夠從事高端鋼結構產品生產的企業較少,市場競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專業技術與資金實力、規模、產品品質與品牌。從企業的數量分布來看,我國鋼結構企業數量眾多,然而大部分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尚未形成足夠的市場影響力。這種現象導致了行業內部競爭較為激烈,但同時也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活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鋼結構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顯示:
近幾年,鋼材價格頻繁波動,加之產業政策調整及行業監管趨嚴,一些缺乏創新、實力較為薄弱、缺少資質、管理不健全的中小鋼結構企業在競爭中難以為繼,相繼退出市場。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型材料、先進工藝及智能化制造技術的應用不斷推動鋼結構行業的技術水平提升。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優化了設計、提高了產品質量,還推動了行業升級,加速了洗牌與整合。
未來,鋼結構行業在技術水平、綠色環保、市場需求、行業整合、產品升級、國際化和技術創新等方面都將呈現出積極的發展趨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鋼結構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