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經濟是指一個區域的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要求,通過行政和市場等多種手段,集聚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進行科學整合,使之成為功能布局優化、結構層次合理、產業特色鮮明的企業集聚發展模式。
園區經濟的本質是最大限度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生產要素的聚集效應,進而帶動地區經濟加快增長,推進城市化進程,實現企業集聚、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等多重效應。
從園區內經濟構成的主體來看,園區經濟可以分為多種類型,如單個企業或集團的經濟園區、專業化經濟園區、主題型經濟園區等。這些不同類型的園區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推動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圖片來源:攝圖網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近年來,國家對園區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產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
政策旨在推動園區經濟向“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供給低碳化、土地利用集約化、園區管理數智化”轉型。具體政策包括鼓勵高端制造、推動低碳生產、加強園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等,為園區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截至2023年11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數達178家。前三季度,國家高新區生產總值12.33萬億元,同比增長7.11%。國家高新區發揮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作用,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從基地平臺看,聚集了近80%的全國重點實驗室、70%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從研發投入看,國家高新區企業研發投入超萬億元。從成果產出看,智能機器人、衛星導航等一批引領性原創成果在高新區加速產業化。以北京中關村和上海張江為例,2022年,中關村企業總收入8.7萬億元,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萬家;2023年1至10月,上海張江高新區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9576.5億元,約占全市的80%。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版園區經濟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化工產業是現代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關鍵力量,化工園區作為化工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在化工產業技術創新、綠色低碳發展上起到重要作用。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底,全國共有28個省(市、區)發布化工園區認定名單,共認定化工園區678家。其中山東、浙江、湖北三省化工園區認定數量最多,分別為85家、51家、42家。
我國化工園區經過多年發展,逐步形成超千億超大型園區為主導,大中小園區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產業合理化布局有效推進,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從各省(市、區)認定的化工園區區域分布來看,東部地區憑借其完善的產業鏈基礎及創新活力,以34.5%的占比領跑全國,西部地區、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占比分別為29.5%、25.8%和10.2%,相對較低,但在產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下,亦展現出積極向好的發展態勢。
園區經濟在良好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的支持下,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競爭格局日益凸顯。未來,隨著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綠色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化合作的推進,園區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版園區經濟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