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統計,截至2022年底,商務部備案系統中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數量為86915家,同比增長7.2%。其中,法人企業77367家,分支機構9548家,從業主體數量保持平穩增長。在2022年度營業額前100企業中,14家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超30%,其中3家超50%。
國際貨代,全稱為國際貨物代理,是指在國際貿易中,以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名義,接受貨物托運人(發貨人)或收貨人的委托,代理辦理各種國際貿易、運輸和物流業務的企業。這些業務包括但不限于訂艙、報關、報檢、運輸、倉儲、中轉、拼箱等。
在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聯合會(FIATA)的定義中,國際貨運代理是根據客戶的指示,并為客戶的利益而攬取運輸的人,其本身并不是承運人。但國際貨代可以依這些條件,從事與運送合同有關的活動,如儲貨(也含寄存)、報關、驗收、收款等。
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是運輸服務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承擔著整合國際運輸全鏈條資源、促進國際物流降本增效、暢通國際商貿流通、服務外貿進出口發展的重要任務。據海關統計,2023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23.77萬億元,增長0.6%;進口17.99萬億元,下降0.3%。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好于預期、實現了促穩提質目標,這對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回升向好做出了積極貢獻。
我國作為世界排名第二的經濟體,在眾多行業和產品中,都建立了完善的供應鏈體系,行業競爭優勢不言而喻。科技創新不斷催生新的產品和新的市場需求使傳統外貿業務煥發出新的活力。
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跨境物流產業的發展,為國際貨代行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例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將物流信息服務技術、貨物跟蹤識別定位技術等列為鼓勵類;《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將綠色物流樞紐、綠色物流園區建設等列為基礎設施綠色升級項目。這些政策將推動國際貨代行業向更加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
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國際貨代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在中國市場,中國外運、中遠海控等國有企業以及順豐、菜鳥等民營企業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這些企業通過完善網絡布局、提升服務質量等措施不斷提高市場份額。
我國外貿在穩定規模與優化結構方面展現出顯著的條件與優勢,這得益于多重政策紅利的疊加效應。“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如同一條連接全球的經濟紐帶,不斷拓展我國外貿的新空間;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生效實施,則為我國與區域內國家間的貿易合作注入了新活力,促進了貿易自由化與便利化;同時,中歐班列的持續運營并不斷開辟新通道,不僅強化了中歐之間的貿易聯系,更為國際貨代物流行業提供了高效、穩定的運輸保障。
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38萬億元,增長15.6%,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逐步提升。其中,出口1.83萬億元、增長19.6%,進口5483億元、增長3.9%。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為國際貨代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受新冠疫情、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等因素影響,我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面臨起伏和挑戰,并不斷調整開發新通道、推出新模式。隨著我國對外貿易邁向高質量發展,貨運代理正從傳統單一業務模式向現代物流服務加速變革。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國際貨代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