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電力現貨交易市場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成為電力市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和電力市場的不斷完善,電力現貨交易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本文將從現狀分析和發展前景預測兩個方面,結合具體數據,探討中國電力現貨交易市場的發展情況。
一、現狀分析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的數據,2022年中國電力現貨交易市場規模同比增長了50.8%,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電力市場的不斷完善以及電力現貨交易機制的逐步成熟。2023年,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達到52543.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9%,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0.8%,同比提高15.4個百分點。這表明電力現貨交易在電力市場中的地位逐漸提升。
電力現貨交易市場主要由發電企業、售電企業、電力用戶和電力交易機構等參與者構成。發電企業是電力現貨市場的供應方,售電企業和電力用戶是需求方,電力交易機構則負責組織和監管電力現貨交易。隨著電力市場的不斷完善,市場參與者日益多元化,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例如,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已有28家獨立儲能電站和2座風電場配建儲能常態化參與現貨市場交易,有效促進了新型儲能產業健康發展。
根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電力現貨交易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電力現貨交易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以反映實時的電力供需情況。由于電力供需波動大,電力現貨市場價格波動也較大。例如,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實時交易電價波動劇烈,最低為-80元/兆瓦時,最高超過1000元/兆瓦時。這增加了市場參與者的風險,但同時也為投機者提供了獲取高額利潤的機會。
自2017年起,中國開始探索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并選擇了8個地區作為第一批試點。截至2023年底,山西、廣東等電力現貨市場已陸續轉入正式運行。2023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為電力現貨市場的建設提供了政策指導。此外,多地如寧夏、江西、湖南等也開展了電力現貨市場的試運行和模擬試運行,標志著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二、發展前景預測
新型儲能及需求側主體盈利空間拓寬
隨著新型儲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政策的支持,新型儲能及需求側主體的盈利空間將得到進一步拓寬。新型儲能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參與電力市場及現貨市場交易,其商業模式將日趨完善,推動新型儲能更加精準匹配電力系統調節需求。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
我國提出到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的目標。隨著國家層面研究制定電力市場“1+N”基礎規則制度,健全多層次統一電力市場體系,電力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市場將實現一體化設計、聯合運營。這將有助于實現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提升電力市場的穩定性和效率。
配電網將迎來顛覆式變革
隨著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和電動汽車規模的日益增大,配電網將迎來顛覆式變革。未來,配電網需具備更強的承載力,從傳統的“無源”單向輻射網絡向“有源”雙向交互系統轉變,以滿足大規模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儲能、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各類新業態發展接入需求。
綜上所述,中國電力現貨交易市場在市場規模、市場參與者、價格波動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均呈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未來,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和電力市場的不斷完善,電力現貨交易市場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欲知更多有關中國電力現貨交易行業的相關信息,請點擊查看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電力現貨交易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