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作為我國主要基礎能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壓艙石”的重要作用。2023年我國原煤產量47.1億噸,同比增長3.4%,創歷史新高,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煤礦鉆頭在煤炭開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影響到鉆井效率、鉆井質量和鉆井成本。
煤礦鉆頭是安裝在鉆桿前端,用于回轉破碎煤或巖石的刀具。它是煤礦鉆井過程中破碎巖石的主要工具,通過鉆進過程中的橫向剪切作用和縱向振動作用實現破碎巖石的目的,從而能夠提升鉆井速度。
煤礦鉆頭產業是指為煤炭開采業提供鉆頭及配套服務的行業,包括鉆頭的制造、銷售、維修及相關技術服務。該產業具有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和勞動力密集的特點,同時受到煤炭行業周期性波動的影響。
我國煤礦區鉆探技術裝備經過數十年發展,初步形成了系列化鉆探技術裝備,有力推動了我國煤礦的安全高效生產。但在關鍵技術領域,國產設備與國際先進水平依然差距較大。《煤炭工業“十四五”安全高效煤礦建設指導意見》指出,加快破解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共性關鍵技術瓶頸, 提升裝備成套化和國產化水平。
截至2023年底,全國煤礦數量減少至4300處左右。其中,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煤礦產量占全國的85%以上,建成年產千萬噸級煤礦81處。“十四五”以來,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00多個增加到1600個左右。
初步統計,2023年大型煤炭企業原煤入洗率69%;礦井水綜合利用率、煤矸石綜合利用處置率、土地復墾率分別為74.6%、73.6%、57.9%;原煤生產綜合能耗9千克標煤/噸,同比下降7.2%。
圖片來源:攝圖網
現代煤礦鉆頭已經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提高了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例如,金剛石復合片(PDC)鉆頭的應用,顯著提高了鉆頭的硬度和耐磨性,延長了使用壽命。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煤礦鉆頭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
鑒于煤炭資源地質賦存的多樣性與開采工藝的復雜性,加之開采過程中頻繁伴生的地質災害,以及當前開采裝備與其控制系統在感知精度、執行效能及實時響應等方面尚存的局限性,亟需通過技術創新予以攻克。在此背景下,隨著5G通信、大數據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及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并加速與采礦技術的深度融合,煤礦開采領域正迎來無人化智能開采控制技術與裝備的全面革新。
2023年3月,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采煤工作面加快實現采-支-運智能協同運行、地面遠程控制及井下無人/少人操作。2023年5月,山西省發布《全面推進煤礦智能化和煤炭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實施方案》,方案要求2023年,180萬噸/年及以上生產煤礦智能化改造全部開工,再建成80座智能化礦井。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煤礦鉆頭將逐漸實現智能化、自動化操作,提高生產效率和安全性。例如,智能鉆頭的研發和應用,將實現鉆頭的自主導航和精確控制,提高鉆井的準確性和效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多種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專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煤礦鉆頭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