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已成為生物能源利用、環境保護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重要手段。目前,我國有森林面積34.65億畝,森林覆蓋率24.02%,預計在2035年將達到26%的峰值。
國家林草局指出,現在需要及時將大規模國土綠化重點從注重增加森林面積轉向面積與質量并重,并將工作重心向提高森林質量傾斜,加強森林可持續經營迫在眉睫。
造林是指在無林地上建立新林的生產過程,通常作為人工造林的同義語。無林地指的是適宜造林的荒山、荒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灘涂地、沙荒地和廢礦基地等,一般統稱宜林地。
林業在國家生態安全、糧食安全、新能源戰略、綠色增長、應對氣候變化和區域協調發展中均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我國林業經營受國家政策限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規定,森林、林木和林地實行登記發證制度,可供從業者從事林木經營的范圍有明確限制。
近年來,各級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林業快速發展。截至2022年年末,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已達到6,820.83億元。湖北省林業局銀發的《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林業行動方案》提出,聚焦造林綠化科學化、資源管護法治化、產業發展特色化、改革創新協同化、監管治理高效化,深入實施林業“五大行動”,統籌推進林業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林業支撐。
廣西壯族自治區印發《廣西萬億林業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廣西林業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3萬億元。
在國儲林方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規劃2035年建成2000萬公頃國儲林,投入規模預計將超5000億元,國家林草局印發的《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中,進一步明確了至2035年建成2000萬公頃國儲林的目標,國儲林市場規模年均增加260-380億元。
目前,我國經濟林種植從業人口超過9000萬,林下經濟從業人口達3400萬;一些林區山區農民收入的20%左右來自林產品,部分林業重點縣超過60%。目前,全國經濟林掛果面積約為2/3,未來產業增長、農民增收空間巨大。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造林行業競爭態勢與深度研究咨詢預測報告》顯示:
《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報告》顯示,我國森林年涵養水量6289.50億立方米、年固土量87.48億噸、年滯塵量61.58億噸、年吸收大氣污染物量0.40億噸、年釋氧量10.29億噸。造林行業在供給方面也在不斷優化結構,提高樹種多樣性和林木質量。通過科學規劃和管理,實現了造林面積的合理布局和林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當前,我國林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已由單一的營林和木材采伐演變為經濟林產品的種植與采集、木材加工、人造板制造、林業旅游與休閑服務等三產門類齊全、協調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了涵蓋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在內完整的現代化林業產業體系。
隨著社會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和林業產業的發展,造林行業面臨著旺盛的市場需求。特別是在生態修復、城市綠化、木材加工等領域,對造林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
按照國家林草局的工作部署,我國確定了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目標。通過森林可持續經營,預計用20到30年,我國森林單位面積生長量可提高50%。屆時森林蓄積年生長量將達到13.7億立方米,比現在多增加生長量4.6億立方米,多增加木材產出3.5億立方米,將有效增強木材供給能力。
到2060年,我國森林碳匯功能將進一步鞏固提升,年均吸收二氧化碳當量能夠達到18億到24億噸,比現在多增加6億到9億噸。同時,林農每年每畝可以增加收入大概300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造林行業競爭態勢與深度研究咨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