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質檢測行業是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對水體中的各種污染物進行檢測分析,確保水質符合相關標準。該行業產業鏈上游為設備和原材料供應商,提供檢測儀器和化學試劑等;中游為水質檢測服務提供商,執行實際檢測任務;下游則是政府部門、企業和研究機構等需求方。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政策支持,水質檢測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技術不斷創新,為守護水資源安全發揮著關鍵作用。
在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下,從2006年開始,節能環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納入國家財政預算。根據財政部數據,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響,我國節能環保支出規模為6317億元,同比下降14.10%。
2021年上半年,全球疫情較2020年有所好轉,但社會整體經濟依舊處于復蘇階段,我國節能環保支出規模為2432億元,同比下降8.6%。
2022年我國環境監測營收達435.1億元,同比增長4.8%, 主要受宏觀經濟影響增速放緩,2017-2022年復合增速達23.7%。
目前,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水質檢測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研究顯示,
水質的檢測項目涵蓋了水的各個成分分析。通過對水中的常見成分進行測試,我們可以準確地了解水的硬度、酸堿性、有機物含量等指標。這些數據對于評估水質的優劣至關重要。我們還能分析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例如鐵、錳、鈣、鎂等,以及有害物質如重金屬、農藥殘留等。
隨著我國水質監測工作的不斷深入和細化,對水質監測儀器型式更新的需求不斷增加,新技術、新類型在2022年水質監測項目中均有出現,監測產品多樣化趨勢明顯,如黑臭水體監測、水中VOCs監測、小型化水質多參數自動監測、高光譜水質監測、長江干流生態環境無人機遙感調查等,但尚未大規模市場應用。
中國水質檢測行業的競爭格局日趨激烈。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這一領域,包括大型檢測機構、獨立實驗室以及技術創新型企業等。這些企業通過提供專業的水質檢測服務,以及研發便攜式水質檢測設備等方式來滿足市場需求,加劇了行業內的競爭。
中國水質監測行業發展歷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十一五”期間,主要以監測網絡的構建為主;第二階段為“十二五期間”,監測的重點集中在污染源監測;第三階段為“十三五”期間提出建立全國統一、全面覆蓋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測監控系統,水質監測的重點集中在質量監測;第四階段為“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中指出隨著我國環境狀況的改善,水質監測逐步向水生態監測轉變。同時“十四五期間”將對水質監測網絡做進一步優化,例如國控斷面數量將從2050個整合增加至4000個左右。
2020-2035年,我國水環境監測領域將推動水質污染溯源監測,拓展流域水生態監測,逐步實現水質監測向水生態監測轉變。從國家層面來看,國控斷面數量從2050個整合增加至4000個左右,并逐步建立國控斷面9+N自動監測能力(9,即水溫、濁度、電導率、pH、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N,即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陰陽離子、重金屬、有機物、水生態綜合毒性等特征指標);從地方層面來看,要逐步實現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能力全覆蓋。
如今,隨著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斷推進,對水環境監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種水質監測指標逐漸增多,因此,監測儀器的多樣化發展已成必然趨勢,未來各種重金屬監測儀等專業化儀器將會逐漸增加。
中研普華報告《2024-2029年水質檢測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涵蓋市場熱點,政策規劃,競爭情報,市場前景預測,投資策略等內容。更輔以大量直觀的圖表幫助本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態勢、市場商機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本報告依據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和國家信息中心等渠道發布的權威數據,結合了行業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進行市場調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