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發電是一種利用未被利用物質(如生活垃圾、醫療垃圾、工業廢渣等)為原料,通過燃燒、氣化等方式將其轉化為電能或其他形式的能源的技術。垃圾發電既可以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又可以將垃圾轉化為能源,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環保效益。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城市居住人口的不斷增長,部分城市出現了“垃圾圍城”的窘迫現象。垃圾焚燒發電一方面可以明顯的減少城市垃圾的容量,另外一方面處理過程中還有有效解決地下水源、土壤的污染問題,更重要的是垃圾焚燒所產生的熱量,還可用于發電、供熱。實現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要求,該技術已逐漸成為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對解決“垃圾圍城”等突出環境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垃圾發電是指通過特殊的焚燒鍋爐燃燒城市固體垃圾,再通過蒸汽輪機發電機組發電的一種發電形式。垃圾發電分為垃圾焚燒發電和垃圾填埋氣發電兩大類。
從產業鏈環節來看,垃圾發電產業的上游產業鏈包括轉運、設備提供商等。中游主要是垃圾發電工程的咨詢、設計、施工等。下游是垃圾發電廠的運維管理。整體來看,大部分垃圾發電施工方亦承擔了運營維護方面的業務,垃圾發電產業鏈一體化趨勢在加強。
國外垃圾焚燒技術的發展歷程可大致包括三個階段即:萌芽階段、發展階段和成熟階段。開始,處理生活垃圾的焚燒爐在英國和美國建立。緊接著,生活垃圾焚燒廠就在德國和法國建立起來了。這也意味著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萌芽。后續隨著西方發達國家原來的垃圾填埋場已經飽和,垃圾焚燒技術由于減量化的優勢,該技術又迎來了一次發展。再到近半個世紀以來,煙氣凈化技術和焚燒設備技術的發展,垃圾焚燒技術日漸成熟。并成為許多國家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首選方式。
現如今,我國生活垃圾普遍使用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普通垃圾集裝箱、垃圾收集車和中轉站相結合、壓縮式垃圾集裝箱。再根據地方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收運方法,而且垃圾收運體系的建設逐步由城鎮下沉到農村,不僅有效的補齊農村生活垃圾隨意丟棄的短板,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建設美麗鄉村的步伐,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垃圾清運體系建設。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經濟水平和物質條件都大幅度提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政策也不斷推進且深入人心。雖然國內生活垃圾清運量在增長,但是無害化處理率同樣也在持續增長。近十年,我國垃圾清運量平均增速約3%,截止2020年,生活垃圾清運量已超2.35億噸,其中無害化處理量超2.34億噸,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7%。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垃圾發電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目前,我國垃圾發電上游設備提供商包括華西能源、杭鍋股份和川潤股份等。中下游企業包括上海環境、東江環保、綠色動力等企業。
“十四五”以及2035遠期規劃期間,我國主要省份也提出了垃圾發電行業的發展目標。浙江省明確提出到2030年底,全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能力達到9萬噸/日以上,全省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焚燒處理,其他省市如安徽、四川等均提出了垃圾發電行業發展的目標或規劃。
在垃圾焚燒處理單間層面,通過整理行業統計資訊獲悉,2016年之前我國垃圾發電行業低價競爭態勢明顯,在競標過程中垃圾焚燒處理單價被壓低,當時的行業分析師在進行市場測算時認為垃圾焚燒發電的處理單價僅為60元/噸左右,2016-2017年在經歷過一系列行業整治之后,在2018年垃圾焚燒處理平均單價重新升至66.7元/噸,之后行業平均單價則保持在了70元/噸以上,2021年垃圾焚燒處理平均單價達到89元。
在上網電價定價層面,我國垃圾發電上網電價基本穩定在0.65元/千瓦時,假定我國每噸垃圾發電量在統計區間內保持在280千瓦時,上網比例為90%,基于此定價模式測算我國垃圾發電售電收入規模。
垃圾發電技術不斷創新和發展,提高了發電效率和環保性能。目前,先進的垃圾發電技術包括焚燒發電、氣化發電等。這些技術能夠將垃圾轉化為電能或其他形式的能源,同時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環保效益。
垃圾發電市場在全球范圍內的分布相對均衡。歐洲、北美和亞洲是全球垃圾發電市場的主要地區,其中亞洲市場的增長速度尤為顯著。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對垃圾發電的需求持續增加,成為推動全球垃圾發電市場增長的重要力量。
全球垃圾發電市場的規模逐年增長。到2025年,全球垃圾發電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數十億美元。此外,垃圾發電行業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也在不斷增加,顯示出市場的良好發展態勢。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垃圾發電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