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管理是一種以降低碳排放為主要目的的管理方式,旨在保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可持續發展。它包括碳減排和碳交易兩個主要方面,通過采用各種措施減少企業、政府和個人的碳排放量,以及將減排目標轉化為可交易的碳減排指標,并通過交易達到減排目標。
節能降碳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是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國務院印發的《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提出,2024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2.5%左右、3.9%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8.9%左右,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形成節能量約50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1.3億噸。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0%左右,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形成節能量約50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1.3億噸。
二氧化碳作為最主要的溫室氣體,被認為是遏制氣候變暖的突破點。汽車發動機每燃燒1升燃料,會向大氣層釋放約2.5千克的二氧化碳;每生產1千克牛肉,會產生將近300千克的碳排放。碳交易就是通過市場化手段,讓有效減排企業出售多余的碳配額;超標排放的企業則需購買配額,由此推動企業減少碳排放。
截至今年5月24日,全國碳市場碳配額累計成交4.58億噸,累計成交額263.4億元,業務規模位居全球首位;中碳登順利完成691個工作日的交易清結算工作,累計清算101150筆業務,累計清算金額526.8億元。
如今,碳市場已從單純作為一種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關鍵政策工具,逐步深化并演變為一個引領各方積極參與“雙碳”目標進程的新興服務業態,更成為一項集合降碳、產業發展以及金融創新的綜合性工作。
從消費者角度看,人們日益傾向于選擇節能、低碳、環保的產品和服務,碳足跡所展現的清晰直觀的碳排放數據,將有助于消費者做出科學選擇。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碳管理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有效的碳足跡管理,無疑是國家在兌現“氣候雄心”承諾,以及強化碳減排政策影響力的基石所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當前,我國仍有超過60%的存量鍋爐、電機、變壓器等設備能效低于先進水平,設備更新改造升級潛力巨大。
據統計,我國設備更新改造年市場規模超過5萬億元。積極做好重點領域產品設備更新改造、加強廢舊產品設備循環利用,不僅是節能降碳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當前擴大有效投資和消費、充分發揮節能降碳經濟社會效益的重要手段。
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節能降碳、重點設備循環利用和再制造均被列入專項支持范疇,以期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節能降碳的積極性。
當前,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將產品碳足跡納入可持續供應鏈管理要求,對中國的供應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環保低碳要求。對中國企業來說,產品的“綠色”含量將直接影響其國際市場競爭力。加強出口產品碳足跡管理,推動碳足跡國際銜接與互認,是積極應對國際貿易規則變化的主動選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碳管理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