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儲能是一種重要的技術,通過介質或設備將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釋放,主要用于平衡電網供需,提高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國已投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為34.5GW/74.5GWh,功率和能量規模同比增長均超150%。
在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的過程中,儲能作為靈活性調節資源的重要性已得到廣泛認可。2023年中國新增投運新型儲能裝機21.5GW/46.6GWh,三倍于2022年新增投運規模水平。
從投產項目規模等級來看,百兆瓦級項目數量增速明顯,100余個百兆瓦級項目相繼投運,與2022年相比增長370%;規劃/建設中的百兆瓦級項目數量550余個,較2022年增長41%。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和電力需求的不斷增長,電網儲能行業將面臨廣闊的市場機遇。特別是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力調峰等方面,儲能系統將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新增新型儲能裝機直接拉動投資超1000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目前,在山東、寧夏、安徽等地,獨立儲能開始形成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相結合的盈利模式;憑借較高的電價差,珠三角、長三角的工商業用戶側儲能獲得了較高的盈利水平;西北等新能源裝機規模較大的省份,開始為構網型儲能制定相關的輔助服務補償條款。
當鋰離子電池在固定儲能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時,越來越多的產業企業正積極開發不同的技術以提升自身競爭力,為市場帶來更具競爭力的儲能系統。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儲能系統的建設和運營成本將逐漸降低,更好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從充換電站到新能源場站、電網調峰調頻,新型儲能快速發展及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的背后,離不開新技術的有力支撐。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電網儲能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推動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發展新型儲能,促進綠電使用和國際互認,發揮煤炭、煤電兜底作用,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這是我國首次將“發展新型儲能”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隨著新能源滲透率的持續增長,補齊儲能這一關鍵環節十分重要。優選的15個獨立儲能項目成為貴州邁向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之舉。近年來,貴州加快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電力行業一流營商環境,圍繞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使得貴州新型電力系統形態初具。
截至5月13日,貴州電網統調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發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達30.4%,超過水電,成為貴州電網規模第二大電源。預計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裝機規模將達到4200萬千瓦,將強勁賦能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展望2024年,在各地“十四五”儲能發展規劃、示范項目、新能源配儲政策以及市場機制改革的持續推動下,我國儲能行業還將持續高速發展。2024年我國新增并網儲能項目規模有望達到基準場景下的34.5GW/85.4GWh,甚至樂觀場景下的43.4GW/107.1GWh,分別對應實現74%、118%的增速。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報告由中研普華的資深專家和研究人員通過長期周密的市場調研,參考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協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專業研究機構提供的大量權威資料,并對多位業內資深專家進行深入訪談的基礎上,通過與國際同步的市場研究工具、理論和模型撰寫而成。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電網儲能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