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聯產產業是指在同一電廠中既生產電能,又利用汽輪發電機做過功的蒸汽對用戶供熱的生產方式,即同時生產電、熱能的工藝過程。具體來說,熱電聯產是在同一電廠中將供熱和發電聯合在一起,電廠鍋爐產生的蒸汽驅動汽輪機的過程或之后的抽汽或排汽中的熱量可以繼續利用進行供熱,這種既發電又供熱的生產方式稱為熱電聯產,簡稱CHP。
熱電聯產是一種既產電又產熱的先進能源利用形式,與熱電分產相比具有很多優點,如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空氣質量、補充電源、節約城市用地、提高供熱質量、便于綜合利用、改善城市形象以及減少安全事故等。此外,熱電聯產也被認為是全球公認的節約能源、改善環境、增強城市基礎設施功能的重要措施,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技術手段。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熱電聯產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熱電聯產產業按照不同的能源來源和技術方式,可以分為燃氣熱電聯產、熱力熱電聯產和生物質熱電聯產等。在熱電聯產產業中,上游主要為熱電聯產燃料以及機組設備,其中燃料仍以煤炭為主,其他燃料還有天然氣、生物質和固廢垃圾等;機組設備則包括鍋爐、發電機和汽輪機等。中游企業則為生產電力和蒸汽的過程,分為先發電式和后發電式兩種;下游主要應用于居民供電供熱、企業自給自足,涉及多個行業的企業。
熱電聯產行業的市場發展現狀
裝機規模到2022年底,我國6000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裝機已超過2.2億千瓦。2020年我國熱電聯產裝機達到4.98億千瓦,占火電裝機比重約40%。預計到2026年,我國熱電聯產裝機容量規模將突破8億千瓦,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0%。
2023年中國原煤產量同比增長2.9%至46.6億噸,為熱電聯產企業提高供熱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中國熱電聯產企業主要分布在華東沿海地區,特別以山東和江蘇為代表。截至2023年2月,山東共有相關熱電聯產企業數83家,江蘇則有81家。
2020年,我國熱電聯產項目共有893個。其中,華東地區項目數達312個,占比35%;東北地區項目數達187個,占比21%;華北地區項目165個,占比19%。2021年,全國熱電廠蒸汽供熱總量達到10.52萬噸/小時,為近年來最大能力水平,占全部蒸汽供熱能力的88.6%。
政策驅動。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規范、指導熱電聯產行業發展。例如,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提出要推廣熱電聯產等熱能利用技術。此外,國務院印發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也強調要充分發揮熱電聯產電廠的供熱能力,并對燃煤鍋爐和落后燃煤小熱電機組進行關停或整合。這些政策為熱電聯產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能源結構調整。在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構建清潔低碳高效能源體系的背景下,熱電聯產作為一種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發展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進一步替代燃煤鍋爐是實現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的重要措施。同時,熱電聯產也是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進能源資源梯級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技術創新。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熱電聯產產業也在不斷創新。例如,三重熱電聯產(Trigeneration)或冷卻、熱和電力聯產(CCHP)等技術,可以從燃料燃燒或太陽能集熱器中同時產生電、有用的熱量和冷卻,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熱電聯產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也將不斷提高,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市場競爭。熱電聯產屬于公用基礎設施行業,市場較為分散,行業參與者眾多。然而,隨著政策的推動和市場的不斷發展,一些具有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和資金優勢的企業將逐漸脫穎而出,成為行業內的領軍企業。這些企業將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進一步推動熱電聯產產業的發展。
環保壓力。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熱電聯產產業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環保壓力。未來,熱電聯產產業將更加注重環保技術的應用和環保標準的提升,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同時,政府也將加強對熱電聯產產業的環保監管,推動產業向更加環保、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熱電聯產產業在政策驅動、能源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市場競爭和環保壓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將呈現出不斷發展的態勢。未來,熱電聯產產業將更加注重環保、高效、智能和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的能源結構調整和環境保護做出更大的貢獻。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熱電聯產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