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典型的以公立醫療為主的醫療體制,公立醫療機構相對于民營醫療機構具有天然的政策優勢,民營醫療行業為與之形成差異化的競爭,采取和公立醫療機構不同的發展模式。近年來,我國民眾醫療服務需求日益增長,然而,優質醫療資源的總量卻仍有不足。
民營醫療是指由社會組織,即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合伙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民營公司或者民間投資者投資建立的專業醫療機構,以及提供醫療服務的民營機構。
民營醫院作為民營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自主權和獨立法人責任的醫療單位,能夠自主經營醫療服務,擁有特定的設備、醫療人員以及其他醫療物資和設施。
中國民營醫療行業政策環境
隨著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央及地方政府提出了多項政策意見鼓勵在醫療領域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增加醫療服務領域供給,同時對醫療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推動醫療衛生體系的不斷擴容下沉和結構升級,解決我國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配不均的問題。
2023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指出社會辦醫療機構可牽頭組建或參加醫療聯合體。支持社會力量舉辦等方式,增加康復、護理等專科醫療機構數量,完善接續性服務體系,擴大康復醫療、老年護理、殘疾人護理、母嬰護理、社區護理、安寧療護及營養支持等服務供給。
202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該意見旨在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等方面提出諸多政策措施。
2024年1月18日,浙江省衛健委發布《關于加強專科醫院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在社會辦醫領域,通知提到,支持社會力量在康復、護理、醫養結合、安寧療護等緊缺領域建設發展,規范社會辦口腔、眼科、骨科、醫療美容、皮膚病、精神等專科醫院發展。
3月14日,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2024年深圳市衛生健康工作要點》提到,支持社會力量辦醫高端化發展,培育和發展社會辦醫品牌。
2024年1月至3月,已有上海、廣東深圳、浙江等多個地區出臺了鼓勵社會辦醫發展的政策。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民營醫療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2022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1032918個,比上年增加1983個。其中,醫院36976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79768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2436個。
醫院中,公立醫院11746個,民營醫院25230個。醫院按等級分:三級醫院3523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716個),二級醫院11145個,一級醫院12815個,未定級醫院9493個。伴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進程帶來的龐大市場需求,非公醫療已經逐漸成為國內醫療健康產業的重要參與者。據《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2022年,我國民營醫院診療人次達到6.3億人次,入院人次數達到3794萬人次。
經過近10年的市場運作成熟和政策方針鼓勵,社區全科、兒科、中醫領域出現了一批處于發展早期的新興醫療機構,在婦產、眼科、口腔、醫美等領域已經出現了一大批集團化、連鎖化的社會辦醫機構,同樣在心血管、腫瘤、腦科、精神等復雜專科,社會辦醫也出現了一些運營優秀的頭部醫療集團。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出現和醫療服務供需關系的錯配,民營醫療的靈活性可以提供更多支持,其市場規模也在持續擴大。
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呈現出服務等級多層級的特征,從服務最低層次的外來民工到普通工薪層次、高端及境外人士豪華醫院,這種多層級的服務特征是市場細分的結果,有利于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同時,民營醫療機構也呈現出集團化連鎖經營的趨勢,這有助于實現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民營醫療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