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即重癥加強護理病房,又稱加強監護病房綜合治療室,治療、護理、康復均可同步進行,為重癥或昏迷患者提供隔離場所和設備,提供最佳護理、綜合治療、醫養結合,術后早期康復、關節護理運動治療等服務。
ICU是隨著醫療、護理、康復等專業的共同發展、新型醫療設備的誕生和醫院管理體制的改進而出現的一種集現代化醫療、護理、康復技術為一體的醫療組織管理形式。
ICU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傳統醫學學科劃分很細,比如心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外科等。對于單一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這些傳統專科在診療方面比較得心應手。然而,多數危重病患者往往表現為多器官功能損害或衰竭,此時并非各個專科診療方案的簡單加減,需要更多考慮到器官之間的相互影響。與傳統專科相比,重癥醫學在這種情況下顯現出綜合優勢。
ICU中通常需要配置的設備包括呼吸機、高流量氧療儀、輸注泵、監護儀、除顫儀、血液凈化器、ECMO、便攜超聲、移動DR等設備。截止到2022年12月25日,全國重癥醫學床位總數是18.1萬張,其中,三級醫療機構重癥醫學床位數是13.34萬張。
不僅是三級醫院,縣級醫院,甚至鄉鎮衛生院,如今也有了重癥醫學科室。2022年12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加強當前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提出,加強縣級醫院重癥和傳染病醫療資源建設。
在新冠疫情高峰到來之前,我國各類危重癥床位的絕對數約為每10萬人4張,占總床位數的4%。盡管在新冠疫情高峰前,為了應對可能的挑戰,危重癥床位的數量已經擴展了4%,達到了總床位數的8%,但在重癥患者數量激增的高峰期,床位仍然顯得捉襟見肘,出現了短缺的情況。
與此同時,我們對比發達國家的危重癥床位數量,可以看到顯著的差異。例如,德國和美國每10萬人的危重癥床位數接近30張,而歐盟的平均水平也達到了每10萬人14.3張重癥監護床位。盡管這些發達國家在新冠疫情中也曾面臨危重癥床位不足的困境,但他們的基礎床位配置數量相較于我國仍然有較大的優勢。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ICU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根據《中國醫院建設指南》,ICU醫生與床位比例為0.8∶1,護士與床位的比例為3∶1。據此推算,我國重癥專業醫生缺口為3萬,重癥專業護士缺口為19.5萬,醫護人員缺口共計22萬左右。我國在危重癥床位總數上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需要進一步提升危重癥床位的配置比例,以更好地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疫情或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不僅需要政府的持續投入和政策支持,也需要醫療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提升我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107.1萬個,較上年增長3.8萬個。加強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是提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能力的重要舉措。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公布《關于加強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末全國重癥醫學床位(包括綜合ICU床位和專科ICU床位)達到15張/10萬人,可轉換重癥醫學床位達到10張/10萬人。
意見還提出要加強重癥醫學專科能力建設。到2025年末,三級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傳染病和兒童專科醫院綜合ICU床位占比、專科ICU床位占比和可轉換ICU床位占比分別不低于4%、2%、4%。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ICU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