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是指用于替代傳統能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減少環境污染的材料。這些材料在新能源的開發、轉換、儲存和應用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和環保技術的日益關注,新能源材料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新能源材料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太陽能電池、儲能技術、電動車、光伏發電等。在太陽能電池領域,硅以外的新材料如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高效率、低成本等優勢備受矚目;在儲能技術領域,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等儲能材料的研究不斷深入,固態電池更是被視為下一代儲能技術的主流;在電動車領域,電池材料的優化提高了電池性能,延長了電池壽命;在光伏發電領域,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透明導電膜等新材料為光伏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能源材料按其形成和來源可以分為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材料(如太陽能、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生物能等)和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材料(如核能、地熱能、天體引力能,如潮汐能)。按開發利用狀況可以分為常規能源材料(如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生物能)和新能源材料(如核能、地熱、海洋能、太陽能、風能)。按屬性則可以分為可再生能源材料(如太陽能、地熱、水能、風能、生物能、海洋能)和非可再生能源材料(如煤、石油、天然氣、核能)。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新能源材料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新能源材料的產業鏈分析
上游主要是原材料的開采和加工。這些原材料包括稀土元素、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等,它們是制造新能源材料的基礎。例如,鋰、鈷、鎳等金屬是制造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硅、硒等則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重要元素。原材料的質量和供應穩定性直接影響到新能源材料的性能和成本。
新能源材料的制造環節。這一環節涉及到材料的合成、提純、加工等多個步驟。通過特定的工藝和技術,將原材料轉化為具有特定性能的新能源材料。例如,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可以制備出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通過物理或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可以制備出薄膜太陽能電池材料等。
新能源材料制造完成后,便進入中游環節,即新能源應用。在這一環節,新能源材料被應用于制造各種新能源設備和產品,如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機組、電動汽車等。這些設備和產品的性能和質量直接取決于所使用的新能源材料的性能。
產業鏈的下游是終端產品的銷售環節。這一環節涉及到新能源設備的市場推廣、銷售和售后服務等。隨著社會對新能源技術的認可和接受度的提高,新能源產品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2023年,中國的鋰離子電池產業持續增長,總產量超過940GWh,同比增長25%,行業總產值超過1.4萬億元。其中,消費型、動力型、儲能型鋰電池的產量分別為80GWh、675GWh、185GWh,鋰電池裝機量超過435GWh。此外,出口貿易持續增長,1-12月全國鋰電池出口總額達到4574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3%。
在材料方面,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的產量分別達到230萬噸、165萬噸、150億平方米、100萬噸,增幅均在15%以上。全年鋰電池行業產品價格出現明顯下降,電芯、電池級鋰鹽價格降幅分別超過50%和70%。
2022年,中國的國民經濟保持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0%。全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5%;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8%。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700.3萬輛,比上年增長90.5%;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產量3.4億千瓦,增長46.8%。
新能源電池材料領域,2023年已經形成了一個萬億級的市場。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發展趨勢主要集中在降本增效、平價/低價上網,以及新材料的應用。例如,HJT和鈣鈦礦電池是光伏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而鋰離子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的穩定需求下,也持續發展新型材料以提高其性能。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新能源材料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