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慶市多個區縣的居民確實反映了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在天然氣表更換后,他們發現自家的天然氣用量大幅增加,導致費用成倍增長。這一問題引起了廣大市民的關注和擔憂。
針對市民的疑慮和投訴,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于19日晚舉行了燃氣調查情況新聞發布會。經過重慶市聯合調查組的深入調查,確認重慶燃氣集團等燃氣企業確實存在部分市民所反映的多計多收燃氣費等問題。
調查組通過現場核查、試驗檢測、數據比對、專家分析研判以及典型案例實證等方式,逐條核實了市民反映的情況。調查發現的問題主要包括錯抄和違規估抄、燃氣計費周期混亂、價格政策執行不到位、換表工作組織無序、燃氣企業計費采集系統技術落后以及工作力量嚴重不足等。
對于已經調查確認多收取的燃氣費,相關部門將責成燃氣企業進行全額退款。同時,對于調查發現的企業違法違規問題線索,調查組已移交相關部門加快依法處置,并已立案調查14件。對于經調查確認的違法違規行為和相關責任人,將嚴肅追責問責。
此外,調查組還將調查情況通報給了重慶燃氣集團等燃氣企業的上級機構,要求他們加強對下屬企業的監督管理,確保類似問題不再發生。
對于市民來說,如果發現自己的天然氣用量或費用存在異常,可以通過重慶燃氣集團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或其他途徑進行投訴和反映。燃氣企業會安排專業人員提供燃氣計量上門復核服務,對氣表運行狀況和用氣安全進行檢查,并對抄表讀數、抄表賬期進行復核。
總的來說,重慶市政府和相關部門對于市民反映的天然氣用量和費用問題高度重視,已經采取了積極的措施進行調查和處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問題將得到妥善解決,市民的合法權益將得到有力保障。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天然氣化工行業市場形勢分析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顯示:
天然氣化工產業鏈是指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化工產品的工業,是燃料化工的組成部分。其上游是天然氣的勘探和開采,中游則是天然氣化工生產環節,主要產品包括乙烯、合成氨、甲醇等,下游則涉及到家居、電子、醫藥、農業等多個應用領域。
在中國,天然氣化工行業的發展已有40多年的歷史,并建立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綜合性企業,如云天華、雨天華、上海大眾、重慶揚子乙酰等,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目前,全國已有多個省、市、自治區發展了天然氣化工,建成了100多套天然氣化工廠。中國幾乎可以生產所有主要的天然氣化工產品,其中以合成氨、甲醇和氫氣為主導產品。
在天然氣化工生產過程中,有兩種主要的生產方法:連續蒸汽轉化流程和間歇蒸汽轉化流程。連續蒸汽轉化流程是目前合成氣的主要生產方法,雖然需要采用昂貴的轉化管,但總能耗較低,是技術經濟上較優越的生產方法。而間歇蒸汽轉化流程,也稱為蓄熱式蒸汽轉化法,采用周期性間斷加熱來補充天然氣轉化過程所需的反應熱。
在天然氣化工產業鏈中,科技創新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全球范圍內,天然氣化工產業的科技創新一直都在不斷提升,推動著產業的發展。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天然氣化工產業將會迎來更多的創新突破,推動其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此外,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清潔、高效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天然氣化工產業在國內市場上有著巨大的潛力。同時,隨著能源結構的不斷優化,天然氣化工產業也將會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包括在能源利用領域、新能源技術應用領域等,都將會對天然氣化工產業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綜上,天然氣化工產業鏈是一個涵蓋勘探、開采、加工、生產到最終應用的完整系統,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相互依存。隨著國內外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和科技創新的推動,天然氣化工行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披露數據,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天然氣產量2,29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8%。進口天然氣11,997萬噸,同比增長9.9%。2023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945.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6%。
2023年,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修復階段,加之“雙碳”政策推動能源轉型,天然氣需求呈現明顯復蘇態勢,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945.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6%,其中城鎮燃氣、工業燃料、發電和化工四大行業消費規模同比分別增長9.5%、3.8%、4.5%、和3.1%。
化工用氣通常發揮調峰作用,用氣規模與天然氣緊張程度呈反比,在行業復蘇和農事需求驅動下平穩增長。2023年,我國天然氣供需格局寬松,氣頭化肥、化纖企業開工率提升,春耕夏收等農事活動也帶動化肥需求增長。
初步統計2023年全年化工用氣規模310億立方米,比2022年增長6.8%;在天然氣總消費量中占比7.9%,比2022年下降0.1個百分點。
從行業形勢和發展趨勢看,國內“雙碳”、“雙控”政策仍將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將持續深化,產業鏈生態建設、生產技術升級將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天然氣化工行業市場形勢分析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