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長期性和戰略性要素,人口數量對經濟社會體系會產生全面、長遠、深刻的影響。推動輔助生殖服務項目、提升輔助生殖水平已是當下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
輔助生殖技術是治療不孕不育癥重要的治療方法。治療不孕不育主要包括常規藥物治療、手術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RT)。國內人工授精成本一般為5000元/周期,而試管嬰兒技術成本一般為25000-40000元/周期。根據《中國高齡不孕女性輔助生殖臨床實踐指南》測算,女性在35歲及以下時,平均需要3個治療周期成功活產,單次取卵周期價格約3.3萬元-4.2萬元。育齡女性成功活產一次至少需要花費10萬元,甚至更多,對普通家庭來說經濟負擔較大。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生殖醫學設備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通過政策支持提升患者支付能力、支付意愿成為可行的路徑選擇。2023年,北京、廣西兩省份率先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了醫保。今年3月,山東省醫保局印發通知,自4月1日起,規范整合山東省現行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將部分項目新納入醫保支付。江蘇、深圳等省市醫保部門在回復民生訴求時也提出,正在研究或者積極推動相關政策措施出臺。
國產輔助生殖器械尚處于早期技術追隨階段,從產業鏈決定了輔助生殖價格短時間難以大幅下降。
生殖醫學設備是指專門用于生殖健康領域的一系列醫療設備、儀器和器具。這些設備涵蓋了診斷、治療以及輔助生殖技術等多個方面,旨在幫助醫生對生殖系統進行準確的評估、治療以及輔助生育。
具體來說,生殖醫學設備包括超聲波診斷儀等診斷設備,用于觀察子宮、卵巢等生殖器官的形態和結構,幫助醫生診斷各種生殖疾病;也包括宮腔鏡、腹腔鏡等手術設備,用于進行微創手術,治療生殖系統疾病;還包括試管嬰兒技術所需的體外受精設備、胚胎培養箱等輔助生殖技術設備,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生育可能。
研究顯示,國內有大約52%的不孕不育夫婦通過輔助生殖技術解決生殖問題,輔助生殖技術也被認為是醫治不孕不育癥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生殖醫學設備行業的上游主要包括設備的研發和生產,涉及大量的技術研發和創新,以確保設備的性能、準確性和安全性;中游環節主要是設備的銷售和市場推廣,包括與醫療機構、生殖醫學中心等建立合作關系,以及設備的安裝、調試和售后服務;下游環節則是醫療機構和患者,他們是生殖醫學設備的主要用戶和服務對象。
一方面,輔助生殖技術的普及和進步推動了生殖醫學設備行業的發展。體外受精(IVF)等輔助生殖技術是當今治療不育癥或遺傳問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成功率的提高和廣泛應用直接促進了生殖醫學設備的需求。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生殖醫學設備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的技術和設備,如胚胎篩查技術、PGD(卵母細胞或胚胎基因診斷)、PGS(胚胎染色體篩查)等,這些新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推動了生殖醫學設備市場的發展。
另一方面,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也為生殖醫學設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出臺了相關政策和法規,以支持生殖醫學和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這為生殖醫學設備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在政策支持、需求上漲、公眾認知不斷提升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動下,輔助生殖成為冉冉升起的風口行業。有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輔助生殖市場規模為434億元,預計到2025年我國輔助生殖市場規模將達到854億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生殖醫學設備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