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大陸海岸線長1.8萬千米,是典型的海洋大國。當前,海洋經濟正成為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2023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達9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6%,增速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8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7.9%,比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
航海儀是用于確定船位和保證船舶安全航行的各種儀器的統稱,主要是航行定位儀器。航行定位儀器可大致分為用于航跡推算、陸標定位、天文定位(見天文航海)和無線電定位(見船舶無線電導航)等四類。
航海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航海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古埃及,當時航海儀用于測量太陽和北極星的位置來確定船舶的方向。隨著時間的推移,航海儀經歷了許多改進和發展。在16世紀,靠磁性指南針進行導航的航海儀開始出現。在19世紀,航海儀的精度和準確性得到了大幅提高,進一步促進了航海技術的發展。
航海儀行業產業鏈
在上游環節,航海儀行業的供應商主要包括原材料供應商、零部件供應商等。這些供應商為航海儀的制造提供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其質量和性能直接影響到航海儀的整體質量和性能。因此,航海儀制造商在選擇供應商時,會注重供應商的生產規模、技術水平以及質量保障體系。
中游環節則是航海儀的制造和研發環節。航海儀制造商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術團隊和先進的生產設備,以確保產品的質量和性能達到要求。此外,隨著航海技術的不斷發展,航海儀制造商還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以滿足市場的不斷變化和需求。
下游環節則是航海儀的應用領域,主要包括海洋運輸、漁業、海洋科學研究、軍事等領域。這些領域對航海儀的需求量大,且對產品的性能和質量要求較高。
航海儀只是船舶設備、系統的一部分,船舶除應具備堅固的船體、可靠的推進動力和良好的航行性能外,還必需配備各種用途的設備、系統和航行儀器,以滿足船舶營運中的各項要求。
隨著全球貿易的快速增長,航運業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直接推動了航海儀市場的發展。2022年國際干散貨航運市場高需求、高運價時期結束,市場中樞下行且寬幅波動一反傳統,旺季不旺,呈現前高后低走勢,整體弱于預期。2022年全球干散貨海運量下降2.7%,增速為2010年以來最低。全年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均值為1,934點,較2021年全年均值同比下跌34.3%。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航海儀市場深度調查研究報告》顯示:
在技術上,航海儀的精度和準確性得到了大幅提高,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成為航海儀發展的主要趨勢。例如,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器已成為最常見的光學航海儀之一,通過接收衛星信號并計算三維位置坐標來實現導航功能。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航海儀市場競爭激烈,存在多家知名的航海儀制造商。這些制造商通過不斷創新和技術研發來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與船舶和航空器制造商建立合作關系,以保持市場競爭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堅持陸海統籌、人海和諧、合作共贏,協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權益維護,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培育壯大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推進海水淡化和海洋能規模化利用,提高海洋文化旅游開發水平;有序發展海上風電,加快西南水電基地建設,安全穩妥推動沿海核電建設,建設一批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變化,航海儀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為全球貿易和航行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航海儀市場深度調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