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智慧養老行業將迎來更多的技術創新和升級。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將更深入地應用于智慧養老領域,推動養老服務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個性化。
“智慧養老”的概念最早由英國生命信托基金提出,也被稱為“全智能老年系統”,即利用先進的互聯網、云計算、可穿戴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構建面向家庭養老、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的物聯網系統與信息平臺,整合政府、社會及社區家庭的資源,為養老提供更便捷、高效、靈活的公共管理創新服務模式。
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截至2022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萬人,占總人口的19.8%,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萬人,占總人口的14.9%,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
通常所說的養老,是指傳統養老,以養老院、日間照護中心為主。這種養老方式在過去是可行的,而隨著老齡化日趨嚴重,這一傳統模式就無法滿足現在的養老需求,同時傳統養老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就以養老院為例:目前我國的養老院服務設備參差不齊,并且普遍是價格決定了養老環境及服務質量等。部分老人仍對養老院有不好的印象,甚至拒絕去養老院。即便是在大城市,養老院已經基本完善,也得考慮費用問題。然而,智慧養老這一新模式既可以緩解老齡化所帶來的養老壓力,又能滿足多元化的養老需求。
從智慧養老產業鏈來看,上游主要為智能養老相關硬件制造,下游主要為應用場景。上游的相關產品諸如各類健康檢測設備等;中游為各類養老服務運營,包含生活、健康、娛樂、人文關懷多方面,實現高品質養老;智能養老下游為各類服務對象,包括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多種模式。
在智慧養老需求方面,國外主要是對信息化的需求態度和信息化養老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調研和評價,國內對智慧養老的需求調研則更加注重具體的服務類型。對于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國外會結合理論創新和實踐應用對服務信息進行整合與利用,而國內缺少對此類信息的分析和運用,從而沒有達到更為高效和人性化的服務。
雖然我國智慧養老研究經驗較外國少,但近幾年來眾多學者投入到了智慧養老的學術領域中,發展迅速,積極推動了智慧養老更為深入、細致化、創新性的研究。國內的智慧養老發展應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各類資源的整合能力,對信息進行科學的挖掘與分析,在理論創新的基礎上結合實踐,提供給老年人一個更為人性化、便捷、高質量的智慧養老環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智慧養老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目前我國主要推行“9073”結構的養老模式,即90%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老齡化進程較快且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同樣以居家養老模式為主。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中居家養老占比最多,達52.9%;社區養老及機構養老占比分別為26.5%和20.6%。
智慧養老能通過互聯網技術,使養老服務信息數據化,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的同時還能緩解社會養老壓力。據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智慧養老行業市場規模約為8.2萬億元。近年來國內遠程醫療(包括遠程患者監測、在線咨詢等)市場快速增長,2022年中國遠程醫療行業市場規模為482.2億元。
未來的智慧養老行業將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服務模式。除了傳統的養老機構外,社區養老、家庭養老、康復養老等新型養老方式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同時,隨著老年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醫養結合、康養結合等綜合性服務模式將更受歡迎。智慧養老行業的發展將促進相關產業鏈的整合與協同。智能硬件、軟件開發、數據分析、服務提供等多個領域將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智慧養老行業的快速發展。這種整合與協同將有助于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降低運營成本,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養老服務。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智慧養老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