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領域是我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隨著城鎮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我國建筑領域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將保持剛性增長,節能降碳潛力巨大。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在實現“雙碳”的路上,抓住建筑這一碳排放大戶,顯得尤為重要。
建筑節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生產、房屋建筑和構筑物施工及使用過程中,滿足同等需要或達到相同目的的條件下,盡可能降低能耗。減少能源需求的方法:建筑規劃與設計、圍護結構、提高終端用戶用能效率、提高總的能源利用效率。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建筑節能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從建筑節能環節來看,建筑節能可分為建筑材料節能、新能源節能、建筑智能化節能。我國建筑節能產業環節眾多,其中建筑節能產品相關設計、制造企業主要有魯陽節能、亞士創能、東方雨虹、三棵樹、南玻集團、江蘇心日源等,建筑節能設計、工程企業主要有江蘇盛世節能、啟迪設計等,節能建筑運維企業主要有達實智能、中節能建筑、延華智能等。
據測算,全國存量建筑中仍有近40%為非節能建筑,既有公共建筑中使用壽命超20年建筑占比在30%以上。不少老舊居住建筑圍護結構差、設備老舊效率低、運行維護管理缺失,導致我國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在全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占比較高。
與新建建筑不同,我國既有建筑總量大,能耗和碳排放強度高,節能降碳改造難度較大。多年來,我國持續推進既有建筑節能降碳改造,已累計完成改造面積超24億平方米。
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行業,建筑業綠色發展成效將對相關行業推進節能降碳產生直接影響。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建筑(包括建筑與基礎設施的建材使用、建筑施工、建筑運行)全過程能耗總量為23.5億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為50.1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總量比重為47.1%。
城鎮居住建筑面積(334億平方米)比重最高(47%),其碳排放(9.1億噸二氧化碳)占比為40%。農村居住建筑的建筑面積(230億平方米)占比32%,其碳排放(4.4億噸二氧化碳)占比相對較低,為19%。
提升新建建筑節能降碳水平,是從源頭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的重要保證。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鎮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建筑規模和人均建筑面積還將保持剛性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對建筑功能和室內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必然會對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強度控制形成壓力。
《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積比2023年增長0.2億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比2023年增長2億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電力消費占比超過55%,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
“在雙碳目標之下,超低能耗建筑或者是零碳建筑的被動式技術僅體現在新建筑當中;而占比達80%的存量建筑,也要通過主動式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技術、數字化管控來解決能耗問題。”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秘書長吳景山表示,建筑行業節能降碳工作開始進入存量優化與增量控制并重的發展階段。
此外,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明確提到,以外墻保溫、門窗、供熱裝置等為重點,推進存量建筑節能改造。在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中,存量建筑節能改造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新質生產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建筑節能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