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在內的數字經濟七大重點產業,重點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現在社會各行業已全面進入數字化建設新時代,智能化和數字化將繼續賦能并推動各行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在數字時代,大量個人隱私數據都存儲在互聯網上的各種應用當中,建立完善的個人隱私數據保護機制是互聯網下一步發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趨勢。
身份識別和信息管理作為社會、經濟、文化、軍事等活動展開和進行的基礎環節,隨著互聯網應用、移動應用和物聯網應用的快速發展,推動著身份信息管理應用領域和應用場景不斷增加。數字身份是指電子化采集和存儲的、可唯一性的標識某個實體的屬性和憑證的集合。
身份核驗已經成為所有業務的開端和基石
數字身份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通過唯一的身份標識符如身份證號碼來區分不同的身份主體,二是通過權威部門對這個身份標識符做出的一系列屬性聲明。這些聲明通常采用防偽技術,配合相應的法律法規增強其權威性,對于偽造身份的行為,可以通過法律途徑進行懲戒。
我國網民規模已經超過10億人。在互聯網目前的系統架構下,個人用戶使用任何網站、APP、小程序或者軟件,都必須提供自己的隱私數據進行注冊才能獲得服務,不管是預訂酒店、景區門票、購買機票、火車票,還是更高級別的銀行開戶、理財等。數字時代下,身份核驗已經成為所有業務的開端和基石。
DID(分布式數字身份認證)作為Web3.0的代表性應用,是將一個經過密碼學加密的分布式個人身份認證標識,通過與可信身份認證平臺上的真實身份關聯,可以讓多方組織在不接觸個人隱私的前提下確認個人身份。
作為Web3.0世界的“護照”,DID的出現被全球區塊鏈從業者認為會帶來全新的商業模式和社會交往方式。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數字身份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隨著從銀行應用到政府服務的高價值服務越來越多地轉移到網上,客戶對更強大的遠程驗證用戶身份的解決方案的需求也在上升,多模態識別、判別用戶身份認證成為網絡、金融、公共安全的第一道防線,身份證電子化的實施將會對身份認證行業產生較大影響。
伴隨著各行業數字化程度的不斷深入,細分行業的身份信息電子化的需求涌現,新的應用場景不斷增加。2023年上半年,中國IT安全軟件市場規模為107.8億元(約合15.6億美元),同比上升7.8%。隨著疫情影響減弱,各行業業務逐步恢復。然而,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對IT安全軟件市場的增長產生了一定影響。在行業方面,政府類客戶投入仍然謹慎,企業側客戶存在市場機會。
市場需求是技術發展的驅動力。隨著計算機科學、密碼學和互聯網的發展,數字身份認證技術也在不斷迭代。在PC和互聯網時代,數字身份認證技術的代表是靜態的用戶名密碼技術、企業級的U盾、智能卡、硬件令牌和PKI/CA證書系統等。
隨著數字身份的使用數量、范圍不斷擴大,多層次的數字身份標準互認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在元宇宙、Web3.0等新型網絡空間,數字身份互認的技術標準與互操作的智能協議將成為發展的核心關切。網絡空間的邊界與現實中的地理疆界不同,唯有互認的技術標準與互操作的智能協議,才能使數字身份發揮更大作用。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數字身份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