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正考慮啟動正式審查,以評估歐洲企業對來自中國的成熟制程或低端芯片的依賴程度。這種芯片雖不涉及尖端技術,但對軍事、電動汽車以及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至關重要。這意味著歐盟將加入美國行列,與美國一道提出這種對華依賴對國家安全和全球供應鏈構成的“潛在風險”。中方此前已明確表示,無理打壓中國半導體企業,是地地道道的經濟霸凌行徑。
首先,政策層面給予了國產芯片產業極大的支持。有關部門為推動本土芯片產業崛起,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政策致力于減少對外國技術和產品的依賴,加速本土產業的發展。這包括發布關于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明確對有關企業所得稅進行減免,以鼓勵企業的創新和發展。
其次,市場需求也為國產芯片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中國已經是新能源汽車大國,連續9年產銷量位居全球第一。各大新能源汽車廠商,如比亞迪、蔚來等,都依賴國產芯片來協調其超聯網汽車的功能,這為國產芯片廠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此外,國產芯片在技術上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雖然目前我國在汽車半導體領域的自給率仍然不足10%,但隨著技術壁壘的逐漸突破和導入周期的縮短,預計國產芯片將在未來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綜上所述,國產芯片在政策、市場和技術的共同推動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國產芯片的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如技術創新、產業鏈完善等問題。因此,需要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國產芯片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國內芯片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分析
國產芯片在技術層面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國產芯片在設計和制造方面存在技術短板。當前,我國在芯片設計和制造領域仍然較為薄弱,關鍵設備和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例如,一些關鍵設備以及硅晶圓等原材料市場主要被ASML、美國應材、日本信越等幾家企業壟斷,國內則處于空白狀態。這使得國產芯片在質量和性能上難以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媲美。
其次,專利和人才的嚴重缺失也是國產芯片發展的技術挑戰之一。由于起步較晚,國內半導體產業在核心技術和人才方面相對匱乏。CPU、GPU、通信等方面核心知識產權主要掌握在國際先進廠商手中,國內公司主要通過取得授權來進行相應產品開發。這使得國產芯片在技術創新和研發方面受到限制,難以形成自主的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
此外,國產芯片在產業鏈方面也存在短板。完整的芯片產業鏈包括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多個環節,而我國在芯片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發展并不均衡。特別是在制造和封裝測試等關鍵環節,國內技術水平相對滯后,缺乏先進的設備和工藝。這導致國產芯片在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
另外,國產芯片還面臨著嚴格的檢測認證挑戰。特別是在汽車芯片領域,由于汽車芯片對安全性要求較高,需要經歷嚴格的部件驗證、系統驗證和整車級測試。然而,我國在汽車車規級芯片測試和認證方面幾乎是空白,缺乏相應的標準和測試體系,這使得國產汽車芯片在市場上的認可度不高,難以與國際品牌競爭。
綜上所述,國產芯片在技術層面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設計和制造技術的短板、專利和人才的缺失、產業鏈的不完善以及檢測認證的挑戰。為了克服這些挑戰,我國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推動產業鏈完善和標準體系建設,提升國產芯片的質量和性能水平。
國產芯片在多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首先,它們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領域,包括汽車芯片,這些芯片對于協調超聯網汽車的功能至關重要。此外,國產芯片也應用于通訊系統、安防監控、智能設備、無線互聯、工業電子、智能家居、人工智能、計算機、顯示和采集、電源管理、新能源以及電池管理等多個領域。
在智能家居方面,例如南京龍淵微電子成功研發的基于國產龍芯SoC(系統)芯片的物聯網新技術,能夠顯著降低智能家居、智能農業等領域的應用成本。此外,MCU(微控制器)作為電子產品的心臟,也被廣泛應用在消費電子和工業領域,從體溫計、無線充電器和智能手環到數控機床、機器人和汽車,都有MCU的身影。
在下游應用領域,國產芯片主要集中在通信(以中低端手機為主)、消費電子、電視、機頂盒、安防、安卓系統的平板、智能計量(如電表等)、金融(如智能卡)、智能家居、電源管理等方面。此外,國產芯片也逐漸向中高端領域滲透,并在軍工、航天、金融安全、電力等特殊領域有所應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國產芯片在多個領域有所應用,但整體來看,國產芯片主要分布在邏輯電路、電源管理、特殊存儲、MCU、半導體分立器件等制程和工藝相對要求不高的領域,主要為中低端產品。在高端和復雜制程方面,國產芯片仍需進一步突破。
總的來說,國產芯片的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大,但仍需持續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以滿足更多高端和復雜領域的需求。
芯片產業是一個典型的集技術、資本和人才為一體的高科技產業。它是高端制造業中科技含量最高、制造最復雜的產業。根據摩爾定律,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每18個月翻一番,這意味著芯片制造的工藝水平、設備和材料要求越來越高。這些關鍵技術和設備的研發壁壘高,壟斷性強,短時間內無法突破。
芯片行業被稱為“吞金獸”。一方面,與其他行業相比,芯片行業投資巨大。一條8英寸的芯片生產線需要14億美元,而12英寸的芯片生產線需要28億美元。隨著芯片特性尺寸的增加,建立芯片生產線的成本將越來越高。另一方面,由于芯片行業技術的快速更新,研發資金需要不斷投入,大多數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芯片企業具有很強的壟斷性。
人才是芯片產業發展的基礎和關鍵。目前,我國芯片行業的人才差距較大。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芯片行業的人才隊伍數量和質量差距較大。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芯片行業已經成為了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芯片行業仍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市場空間。例如,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家居、虛擬現實等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支持。未來芯片的發展趨勢是實現更小型化和集成化。隨著科技的進步,芯片的尺寸將越來越小,同時將集成更多的功能單元。
隨著人工智能在未來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愈發凸顯,國家逐漸將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AI芯片的研發與技術升級也備受國家關注和重視。
在我國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加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聚焦高端芯片、人工智能關鍵算法等關鍵領域,加快推進基礎理論、基礎算法、裝備材料等研發突破與迭代應用,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產業。
我國政府始終重視芯片產業的發展,目前我國芯片產業已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未來我國將繼續加大對芯片領域的扶持力度,推動我國芯片產業實現“從有到優”的大跨步。
欲了解更多關于芯片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國內芯片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