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旨在確保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得到全額保障性收購。該辦法適用于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發電、海洋能發電、地熱能發電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水力發電也參照執行。
全額保障性收購包括保障性收購電量和市場交易電量兩部分。保障性收購電量是按照國家可再生能源消納保障機制、比重目標等相關規定,應由電力市場相關成員承擔收購義務的電量。而市場交易電量則是通過市場化方式形成價格的電量,由售電企業和電力用戶等電力市場相關成員共同承擔收購責任。
該辦法還明確規定了電網企業、電力調度機構、電力交易機構等責任主體的行為準則。如果這些機構未按規定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造成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經濟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并由電力監管機構責令限期改正。如果拒不改正,電力監管機構可處以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經濟損失額一倍以下的罰款。
這一政策的實施,有助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高可再生能源在電力消費中的比重,從而推動能源結構的優化和環境保護。同時,也為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提供了更加穩定和可靠的市場環境,有利于提升企業的投資信心和市場競爭力。
總的來說,國家發改委的這一政策舉措體現了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對于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和實現綠色低碳的能源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可再生能源產業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的日益關注,各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以下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現狀:
首先,在政策層面,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包括補貼、稅收優惠、貸款支持等,為可再生能源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隨著電力市場的逐步放開,可再生能源企業也面臨著更多的市場機遇。
其次,在技術創新方面,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取得了顯著進展。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發電、海洋能發電以及地熱能發電等領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太陽能光伏和風電領域,我國已經具備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并實現了大規模生產和應用。
再次,從市場規模來看,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越來越多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得到實施,可再生能源在電力消費中的比重逐年提高。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等新型產業的快速發展,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然而,盡管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戰和問題。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并網問題、儲能技術的瓶頸、市場機制不完善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多方共同努力,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完善市場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和市場規模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需面對一些挑戰和問題。未來,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可再生能源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1億千瓦,其中中國的貢獻超過了50%。 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年內連續突破13億、14億大關達到14.5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超50%,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煤電“三改聯動”約1.9億千瓦,抽水蓄能投產和在建規模達2億千瓦,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超24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產能超6萬噸/年,新型能源體系穩步推進……把握“穩”與“進”、“立”與“破”,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能源發展既有量的合理增長,更有質的有效提升。
202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同比增長超19.5%,創出近10年的最大增幅。我國電力總裝機達到29億千瓦、同比增長12.9%,可再生能源成為保障電力供應的新力量。
2023年,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并網發電,我國首座工作海域距離海岸線100公里以上、水深超過100米的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成功并網投產,新疆庫車光伏規模化制氫、庫布其沙漠光伏治沙等一批引領性示范項目建成投產……能源企業、科研機構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一批關鍵技術與重大裝備得到應用。
技術創新引領產業蝶變升級。2023年,風電機組等關鍵零部件的產量占到全球市場的70%以上,光伏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產量占全球比重均超過80%,太陽能電池成為我國出口“新三樣”之一。風電光伏產業全球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
截至2023年年底,河南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6700萬千瓦,裝機量歷史性超越煤電。按照國家能源局部署,今年將穩步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發展。多地也在進一步加大相關布局。
例如,近日印發的《合肥市新型儲能發展規劃(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市兆瓦級電化學儲能電站達到100個,總裝機規模達到150萬千瓦;集聚新型儲能產業鏈企業150家,營業收入達到1500億元以上。
北京明確下一步將積極推動氫能在發電、交通、工業和建筑等領域的示范應用,實現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以及壓縮空氣等新型儲能技術示范應用,帶動氫能和新型儲能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集聚。
當前,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及規劃,加速能源轉型。根據法國政府計劃,到2030年,法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提升至40%;到2050年,法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增加10倍,并建成50個海上風電場。日本最新版能源基本計劃提出,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提高到36%至38%。埃及《2035年綜合可持續能源戰略》提出,到2035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43吉瓦。
可再生能源產業在未來無疑會繼續保持其強勁的發展勢頭,這主要得益于全球對于減少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共同追求,以及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的推動。
首先,技術進步將為可再生能源產業提供強大的驅動力。隨著科研投入的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效率將不斷提高,成本將進一步降低,使其更具市場競爭力。此外,儲能技術、智能電網等配套技術的突破,也將解決可再生能源在并網、調度等方面的難題,提高其在能源體系中的比重。
其次,政策支持將繼續為可再生能源產業提供有力保障。各國政府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紛紛出臺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例如,通過提供稅收優惠、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建設可再生能源項目等方式,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再次,市場需求將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可再生能源在電力、交通、建筑等領域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在電力領域,隨著分布式發電、微電網等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可再生能源的并網和消納問題將得到更好的解決,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然而,可再生能源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資源分布不均、能源儲存和調度難度大、技術更新迭代快等問題。因此,未來產業發展需要更加注重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和市場機制的完善,推動產業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可再生能源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但同時也需要面對一些挑戰和問題。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共同推動,才能實現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為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