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和 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量增加,其占全社會碳排放總量比例均將進一步提高。相關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建筑運行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約30%,僅次于工業和交通。建筑領域碳減排對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積比2023年增長0.2億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比2023年增長2億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電力消費占比超過55%,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
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實現規模化發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進一步推進,建筑用能結構更加優化,建成一批綠色低碳高品質建筑,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顯著成效。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綠色建筑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
綠色建筑是一種旨在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如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同時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的建筑方式。這種建筑方式不僅關注建筑的物理形態和功能需求,更強調建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共生。
綠色建筑的核心在于“綠色”,這并非指建筑本身的顏色或裝飾,而是代表一種理念或象征,即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同時不破壞環境的基本生態平衡。在綠色建筑的實踐中,從選址、設計、建設、運營、維修到拆除,整個建筑生命周期都需要考慮節能、環保和可持續性。
從建筑的生命期來看,建筑建材和建設階段的隱含碳和建筑使用階段的碳排放是主要來源。通過在建設階段采用低碳建材和施工技術,提高建筑設計的適應性,可延長建筑使用壽命,減少拆除改造的資源浪費。建筑使用階段也是建筑碳減排的重點階段,這個階段的碳排放大約占建筑生命期碳排放的80%,大部分來自室內熱環境調控用能。對此,氣候適應性建筑設計通過建筑的朝向、窗墻比和體形系數控制,合理采用自然通風、自然采光、遮陽等被動式技術實現有效節能,減少供暖和空調能耗。
目前綠色建筑領域的碳減排分為兩大類,一是存量建筑的低碳轉型,二是新建綠色建筑。由于這兩大類建筑覆蓋面廣,綠色建筑碳減排體量龐大,市場前景廣闊。
據統計,近年來全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由2012年的400萬平方米,增長至2021年的20億平方米,累計建成綠色建筑達86億平方米。相關部門推動建筑節能占比由30%提升至75%,并且向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發展,充分讓建筑“綠”起來。
隨著頂層規劃及地方省市扶持政策的密集出臺,綠色建筑領域市場迎來發展機遇。未來綠色建筑及綠色建材在政策推動下具有相當大的市場空間。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則預測,2025年我國綠色建筑市場規模有望超9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5%。
在“碳達峰、碳中和”等政策的催化下,綠色建筑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其中鋼結構是綠色建筑中的受益方向。鋼結構建筑相比于傳統建筑具有人工用量少、工期短、能耗低等優點,其通過工業化生產的優勢可以提升效率與建筑品質,并通過彈性化的設計滿足需求變化,同時注重了使用空間的可變性與持續更新的可能性,有效延長建筑壽命,從而避免資源浪費,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綠色建筑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