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品和水產養殖在保障全球糧食安全、為人類提供必不可少的營養支持以及在減少全球食品生產的溫室氣體排放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使得其成為當前國際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以可食用產量計算,淡水養殖為全球貢獻了77%的養殖水產品。約80%的依賴餌料投喂的養殖魚類是在淡水中生產的。即使在不依賴餌料投喂的養殖種類中,全球淡水養殖的濾食性魚類的可食用產量也高于海水養殖生產的濾食性貝類可食用產量。
淡水養殖對全球糧食安全貢獻更大,因為它與海水養殖相比,在大規模生產投入少、可負擔的水產品方面具有優勢。原因在于,主要淡水養殖魚類多為低營養級的濾食性和雜食性魚類,其人工繁殖難度低,對低溶解氧和富營養化水體適應能力強,僅需要簡單的技術和設備便可開展養殖生產。
淡水養殖蝦是一項重要的水產養殖業,涵蓋了多種蝦類的養殖,如羅氏沼蝦、斑節對蝦、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以及克氏原螯蝦(小龍蝦)等。這些蝦類具有不同的生長特性和市場需求,因此養殖技術和管理方式也各有差異。
根據全球海鮮聯盟的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蝦類養殖總面積約240萬公頃,養殖總產量達560萬噸。2023年養殖蝦類產量最高的五個國家分別為,厄瓜多爾、中國、印度、越南、印尼,其總產量占全球養殖蝦類的74%左右。亞洲其他養殖國家,包括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等其他國家的總產量約為84萬噸。
南美是僅次于亞洲的養殖蝦類主產區。以厄瓜多爾為首,南美區蝦類產量在2023年或將達200萬噸。除近年全球最大的白蝦生產國厄瓜多爾外,該地區的其他白蝦生產國還包括巴西、墨西哥、委內瑞拉、秘魯、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危地馬拉。
近些年來,隨著基因改良、飼料、養殖和生產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蝦類養殖業具有巨大潛力。業內專家預計,2024年蝦類養殖總產量將增長4.8%。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淡水養殖蝦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產品尤其是高品質淡水蝦的需求不斷增加。這直接推動了淡水養殖蝦行業的發展。從餐廳到家庭餐桌,淡水蝦已經成為消費者喜愛的食材之一。
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3-2020年中國蝦產量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到2020年中國蝦產量達到630.73萬噸,同比上升3.94%。淡水養殖蝦產量最高,2020年產量為348.2萬噸,占總產量的比重為55.21%。淡水捕撈蝦產量最低,2020年產量為13.15萬噸,占總產量的比重為2.08%。
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淡水蝦的養殖效率和產量都在逐年提升。從種苗的改良到飼料的優化,再到水質調控技術的升級,都為淡水蝦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22年我國對蝦養殖品種為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日本對蝦和中國對蝦,占比分別為91.6%、5%、2%和1.4%,南美白對蝦養殖量占絕對優勢,而日本對蝦和中國對蝦僅為零星養殖。
目前我國人均對蝦年消費量在1.4千克,而據美國國家漁業協會(NFI)數據,美國人均消費量為2.1千克且逐年遞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對蝦消費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間,若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長,國內消費總量有望在未來五年增至300萬噸,按18元/斤的平均塘口價格估算,屆時我國對蝦養殖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080億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淡水養殖蝦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