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我國造船業三大指標連續14年居世界第一位。2023年,我國造船完工量423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新承接訂單量71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訂單量1393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2.0%。伴隨世界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跨國貿易量不斷增長,被稱作“世界貿易承運人”的船舶的訂單量也呈現出上升的趨勢,未來可能面臨較大的拆解壓力。
研究表明,全球船舶平均報廢年齡約為20-25歲,由于成本和使用年限的原因,每年有數百甚至上千艘船舶退役,報廢船的處置方法有很多,例如沉沒,維修和拆解回收。 最流行的方式是拆解后回收,這個比例達到95%以上。
船舶拆除,也被稱為“船舶回收”,是船舶完成航海后的最終歸宿。這是一個復雜且需要專業技能的過程,涉及多個步驟和注意事項。
船舶拆除行業市場需求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船舶拆除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拆船業雖處于船舶整個生命周期(建造、運行、修理、拆解)的末端,卻是整個循環產業鏈中最關鍵的環節之一, 是不可缺少的有效回收和利用資源、承擔船舶生命周期末端社會責任的行業。
舊船拆解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有著多重效益。一是促進運力結構優化。老舊船舶能耗高,盈利能力較弱,市場需求小,但由于船舶造價高投入大,部分企業和船戶投資拆船換新意愿不強,拆解活動借助政策補貼的激勵作用,加速推進老舊船舶的淘汰進程,促進船舶運力結構的優化。
二是加快低碳環保進程。老舊船舶建造技術落后,相關標準要求較低,航行油耗高的同時環境污染也較為嚴重,據了解,拆解船舶平均千噸公里油耗5.2噸左右,新建船舶平均千噸公里油耗4.3噸。另外,老舊貨船的拆解還推動了資源回收再利用。
三是推動相關產業發展。老舊船舶拆解是調整供需市場的重要手段。對于船廠,老舊貨船“不下崗”大大延緩了新船建造腳步,舊船拆解則意味著更大的造船需求,更多的新船訂單,極大的促進了造船業的發展。
據中國拆船協會統計,國內拆船企業2022年上半年成交國內外各類廢鋼船136艘/111.9萬輕噸,約合486.5萬載重噸,輕噸位同比上升2.5%。
從拆解的船型來看,國內拆船企業2022年上半年成交國內廢鋼船的三大船型中,散貨船(含雜貨船)、油船和集裝箱船分別占總量的47.4%、10.1%和40.2%。其中,國內集裝箱船報廢數量同比增幅較大。此外,在成交的國內廢鋼船中,船齡在20年以內(含20年)的船舶輕噸位占總量的31%。
在拆船方法上,目前國內拆船廠主要采用三種方式,即“碼頭浮拆”、“船塢拆解”和“船臺拆解”。在進行拆船作業時,必須遵守相關國際公約,如《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等。這主要是為了保護環境和人民健康,確保拆船活動的安全性和環保性。
隨著全球船舶數量持續增長以及老舊船舶的逐步淘汰,拆船需求將持續擴大。與此同時,拆船行業的發展也愈發得到政府的支持與關注。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的雙重要求,正推動著行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與轉型升級。此外,綠色發展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拆船行業亦將朝著更為環保、高效且可持續的方向不斷邁進。
國內近期出臺多項鼓舞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船提前報廢更新的政策措施,促使國內船東準時送拆老舊船舶和高耗能高排放船舶,因此預計未來幾年國內擁有和控制的船舶在未來的報廢量很可能會有一個大爆發。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船舶拆除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