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長,氫能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形式,其市場前景廣闊。特別是在交通、電力、化工等領域,氫能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從而推動制氫行業的需求增長。制氫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呈現出積極的態勢。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制氫行業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投入。
制氫是氫能產業鏈的最前端環節,當前技術路線多元化不存在單一最優模式,需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所在地資源稟賦、經濟條件等客觀環境的制氫手段。制備氫氣的方法已較為成熟,從多種來源中都可以制備氫氣,每種技術的成本及環保屬性都不相同,主要分為四種技術路線:工業尾氣副產氫、電解水制氫、化工原料制氫、化石燃料制氫等。利用化石燃料制氫是目前工業制氫的主要途徑。在石化、鋼鐵、焦化工業領域,氫氣一般以副產品的形式出現,在循環經濟模式下被當作這些企業的重要化工原料或燃料。
隨著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氫能技術等的發展,對氫氣的需求逐漸增加。氫氣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在交通、電力、化工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外,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加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全球共識,氫能的低碳特性也使其成為減排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國已有多個省市發布了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規劃,上海、如皋、等城市積極謀劃氫能城市建設,形成了華東、華中、華南、華北、東北、西南六大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群。然而我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相關技術和產業發展仍面臨巨大挑戰,燃料電池和氫能核心技術能力、關鍵部件與裝備、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亟待加強。
21世紀,我國和美國、日本、加拿大、歐盟等都制定了氫能發展規劃,并且目前我國已在氫能領域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在不久的將來有望成為氫能技術和應用領先的國家之一,也被國際公認為最有可能率先實現氫燃料電池和氫能汽車產業化的國家。在此背景下,氫氣產量持續增長。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制氫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
2020年“雙碳”目標提出后,國內氫能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氫氣生產國。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氫氣產量達3300萬噸,同比增長32%;2022年我國氫氣產量增至4004萬噸,同比增長19.8%。未來,隨著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的突破和制氫成本的降低,氫氣產量將進一步提升。
我國氫氣生產規模而言,氫能源汽車需求持續增長和環保政策持續推進,我國氫能規模持續擴張,作為關鍵上游的氫氣制備是氫能發展的關鍵基礎,數據顯示,我國制氫產值2017年整體快速擴張,產值從2017年的2437億元增長至2021年4346億元。
制氫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一方面,目前制氫行業仍以傳統的煤制氫技術為主,對環境的污染和碳排放問題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雖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目前仍處于發展初期,需要更多的技術研發和投資支持。
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如電解水制氫等,是未來制氫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氫將逐漸成為制氫行業的主流。同時,生物質制氫等新型制氫技術也將得到更多關注和應用。各國政府為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能源轉型,將加大對制氫行業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這將有助于推動制氫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促進制氫行業的快速發展。
世界氫能委員會提出,到2050年,全球環境20%的二氧化碳減排要靠氫氣來完成,氫能將占終端能源需求比例達到18%,為社會創造3000萬個工作崗位。根據中國的氫能現狀和發展趨勢,預計2040年氫能有望成為中國的主體能源,將支撐中國能源工業需求的10%。如此大的氫能需求將使制氫行業產能不斷擴大,未來發展前景良好。
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占比快速上升,但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占比仍高達77%左右,傳統工業、能源行業面臨巨大的減碳壓力。未來,氫能源將在能源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到2050年將滿足全球最終能源需求的7%。在能源轉型的背景下,未來氫能源行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在2060年碳中和愿景下,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增至1.3億噸左右,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為20%,其中綠氫約為1億噸。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8年中國制氫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