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日舉行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理事會上獲悉:2019年至2023年,示范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8.06%,上市公司數量從44家增至7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1560家增至3319家。
高新技術是指那些對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各方面的進步產生深遠的影響,并能形成產業的先進技術群。主要特點:高智力、高收益、高戰略、高群落、高滲透、高投資、高競爭、高風險。
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前沿和主陣地,國家高新區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構建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引導創新要素聚集流動、拓展發展動力新空間、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方面取得了諸多成績,已成為我國推動“雙創”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最主要的戰略力量。而原因主要為一是國家高新區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有力支撐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二是國家高新區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有力支撐我國新舊動能轉換。三是國家高新區堅持優化創業生態,有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四是國家高新區集聚創新創業要素,積極孵化培育市場主體。由于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產業集聚具有生產專業化程度高,企業之間相互關聯、知識、技術和信息流動迅速等特點,是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促進區域科技創新,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優勢的重要產業組織形式的主要因素。
國家高新區經過30多年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道路,成為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底,國家高新區總數達169家,其中東部70家、中部44家、西部39家、東北16家。高新區已成為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169家國家高新區全年營業收入47.8萬億元,是2012年的2.9倍,以2.5%的建設用地創造了13.4%的GDP;利潤總額4.1萬億元,是2012年的2倍。
高新技術的發展水平代表著國家生產力的水平,高新技術產品貿易是中國商品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18169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了3580.10億美元,同比增長24.54%。近年來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快速增長,且出口額均高于進口額,2021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完成9795.8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了2028.80億美元,同比增長26.12%;進口額為8373.3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了1551.30億美元,同比增長22.74%。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高新技術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從細分產品來看,2021年中國電腦及零部件出口額完成2552.9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了442.9億美元;集成電路出口額完成1537.9美元,較2020年增加了371.9億美元;手機出口額完成1463.2美元,較2020年增加了208.2億美元;液晶顯示板出口額完成277.7美元,較2020年增加了79.7億美元。2021年中國電腦及零部件出口額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26.1%,較2020年減少了1.1%;集成電路出口額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15.7%,較2020年增長了0.7%;手機出口額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14.9%,較2020年減少了1.2%;液晶顯示板出口額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2.8%,較2020年增長了0.3%。
據《2023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中,52家國家高新區的企業營業收入達379336億元,占所有國家高新區企業營業收入的77%;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92714家,占所有國家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81%;《“十四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提到,到“十四五”末,國家高新區數量達到220家左右,實現東部大部分地級市和中西部重要地級市基本覆蓋。
在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今天,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承載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推動者、優勢資源的整合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圍繞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高新產業園區正不斷強化園區形態和環境建設,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推動服務理念和功能的轉型。
隨著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城市數字化轉型的要求,以示范應用為先導,以數字化平臺賦能產業發展,打造數字賦能、綠色低碳的現代化園區,將成為高新產業園區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高新技術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