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社會中,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已經貫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學教育有助于幫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適應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在我國推進教育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特別是在當前國際格局重塑背景之下,素質教育尤其是科學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顯,需要社會多元力量的進一步推動。
據新華社,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堅持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一體統籌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部署實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科教行業發展概況
“科教”是科學教育的簡稱,指的是一種以傳授基本科學知識為手段(載體),以素質教育為依托,體驗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探究方法,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建立完整的科學知識觀與價值觀,進行科研基礎能力訓練和科學技術應用的教育。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科學素養的公民,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在現代教育中,科學教育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組成部分。科學教育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科學教育,學生可以了解科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科學技能,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科教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但公民科學素質總體水平偏低,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存在。2022年9月印發的《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5%,2035年達到25%。
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較低,亟須通過教育加以提升。當前,通過增強中小學生社會綜合實踐、開展科學素質建設國際合作、在中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中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在考試招生等教育評價實踐中增加科學素質考察等多種途徑,在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
第十二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12.93%,較2020年的10.56%提高了2.37個百分點,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6.73個百分點。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的持續快速提升,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并向前列邁進,奠定了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礎。
調查顯示,我國超過2/3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超過10%。與2020年相比,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均有較大提升,分別提升了2.04、1.84和1.83個百分點。農村居民的科學素質增速高于城鎮居民。2022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達到了15.94%和7.96%,公民科學素質的城鄉發展不平衡狀況進一步緩解。我國各年齡段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均有明顯提升。2022年18—29歲和30—39歲年齡段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分別達到24.26%和16.77%。
隨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變化,科教行業需要不斷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例如,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科教行業需要及時調整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同時提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政府加大對科學教育的投入,推動科學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質量,將有利于科教行業的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科教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